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

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

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3、产业政策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政策内容如下:(二)行业概况1、行业概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紧随全球经济与文化发展潮流的,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集知识密集和价值导向等特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能够满足大众精神、文化、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快速的成长方式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于2015 年12 月发布的《文化时代——第一张文化与创意产业全球地图》: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每年创造产值2.25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3%;雇佣2,950 万名员工,占全球工作人口的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2006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其中。

200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

”2015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016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2017 年4 月,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产业产品、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2018 年3 月,为增强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国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2、行业主要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具备以下四个共同特征:(1)知识集聚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领域的物化表现。

将文化创意设计充分展现需要覆盖多层次、多方面技术,不仅包括创意方案的策划,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演艺设备的一体化综合应用调控技术、电脑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明显的知识集聚性特征。

(2)深度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兴起与发展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

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具有强渗透性、强辐射力、强影响力等特征,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全面地渗透、辐射、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3)价值增值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价值增值性,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以创意设计为核心,赋予了文化创意产品更高的艺术价值,使其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4)与时俱进性特征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而创意作为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需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求新立异;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高度融合的产业,需要紧随科技创新的步伐、保持较快的更新频率。

3、行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使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热情高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

2010-2016 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052 亿元增长至30,78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62%,占GDP 比重由2.75%增长至4.14%,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2013-2016 年,中国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增加值由3,495 亿元增长至5,8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9%,占同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6.37%增长至18.98%。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活力凸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

(2)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步形成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深度融合性特征逐步显现,与旅游业、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逐渐形成“越界、渗透、提升、融合”的多样路径。

以旅游业为例,文化与旅游有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二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等,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领对旅游资源、衍生产品等的开发,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3)产业集聚化逐步形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区;以上海市为龙头,包括杭州市、苏州市、南京市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广州市、深圳市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为代表的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武汉市、长沙市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

在产业集聚化形成的过程中,聚集区内部的各省市也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意义,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保障促进政策。

其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 年7 月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产业支柱地位更加巩固,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趋合理,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创新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和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名城。

”(4)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着投入结构低端化与同质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水平、质量和效益。

从文化产业类型来看,2016 年中国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6,024 万元,同比增长17.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1%;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1,889 万元,同比增长7.6%,占比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872 万元,同比增长13.0%,占比为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