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然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还是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亟待寻求出路。

1. 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1考试依然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方向
考试指挥棒依然不停地挥舞。

这就是有人所说的,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 升学竞争压力有争无减。

其表现是: 竞争目标不断提高。

以高考为例,无论城市或农村, 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 几乎都不愿考高等职业学校; 考上了普通的高专也不去读, 宁肯进高复班学习, 第二年再考; 有些甚至不愿读一般大学, 而是重点大学志在必得。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

不只是上大学竞争激烈, 中考也是一样, 因为都想进重点中学( 现称为示范性高中) 。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孩想进好小学, 小学生想进好初中, 初中生想进好高中; 而其所谓的好, 都是指升学率高而言的。

一句话, 在考试指挥棒的挥舞下, 无校( 包括幼儿园)不竞争, 无生( 包括幼儿) 不竞争。

1.2课业负担依然很重
课业负担重照样未能减轻。

在这方面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不停地高喊减轻课业负担, 一方面又不停地增加课业负担, 以至到头来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如必修课不减, 选修课与各种竞赛活动增加。

不少学校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习成绩。

有些学校还推行研究性学习与双语教育。

这必然使课业负担有增无减。

1.3素质发展更加片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1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 只要业务素质, 忽视其它素质的发展,如身心素质。

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 63%课余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身体素质下降: 据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 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持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心理素质下降:大多中学生步都心情总是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

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到50%。

不少
学生意志薄弱, 信心不足, 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由于考试特别是高考竞争激烈, 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

有人提出要谨防学生走上“失败———厌学———犯罪”的道路,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下降: 调查也表明, 许多中小学生不能吃苦耐劳, 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 不讲文明礼貌, 生活方式不健康, 缺乏爱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缺乏团结互助精神, 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是非观。

青少年网迷日益增多, 吸毒等犯罪问题也日渐突出
2.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出路
2.1 切实转变素质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转轨”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教育改革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这要求我们在观念上完成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二,变学生的片面发展为全面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还要启发他们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新途径。

2.2制度考试改革
改考试制度特别是中考、高考有如紧箍咒, 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 初高中的前两年还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素质教育, 那么毕业班则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

所以必须改革考试制度。

如何改革? 这可以从方面下手: 在考试目的上, 主要的是应当把考试作为检测诊断的工具, 而不要简单地把考试作为筛选淘汰的手段。

即使高考也不应例外。

就是说, 通过高考, 首先要让考生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 今后如何发挥优势, 补救不足; 其次要给落榜生以适当的安排, 不要让他们以“失败———淘汰者”自居而了之。

描述
[←1]
以下数据出自:燕国材. 素质教育的追求、困境与出路[J]. 探索与争鸣.2007年02期p63-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