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课件:水循环

公开课课件:水循环

GENG XIN ZHOU QI
塞纳河的水是 从哪里来的
法国水文学家佩罗通过3年的 实地观测,计算出塞纳河流域的降 水量,并估算出河流径流量。他发 现,塞纳河流域的年降水量是年径 流量的6倍。
板书设计
第1节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 2.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 环环 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 砂田。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SHA TIAN YING XIANG DE SHUI XUN HUAN HUAN JIE
1.分析砂石覆盖对水的下渗 的影响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 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 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
SHUI XUN HUAN
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 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 一夜入水,所经燋竭,百川归注, 足于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兮希 手作
课标解读
[课标呈现]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目录C O N T N E T S
水循环过程及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 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 (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CLASSIFICATION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在海洋与
陆地上的水,一部
海面上的水蒸
陆地之间的水
分或全部通过地面、 发形成水汽,

循环
水面蒸发和植物蒸
进入大气后在
腾,形成水汽,被
海洋上空凝结,

气流带到陆地上空, 形成降水,又
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降到海面
仍降落在陆地上

降水

植物
蒸腾
蒸发
降水

WATER CYCLE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砂田 影响 的
10
20
30
40
土壤含水量/%
6
8
10
12
14
16
18
图3.5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水循 环意 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 环意 义
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 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 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水循 环意 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不同水体的 更新周期
江河:12~20天 湖泊:10~100年 浅层地下水:15~30天 深层地下水:100~1000年 冰川水:100000年 海洋:1000~10000年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堂巩固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 ③减少深层地下
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
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作品使用及版权说明
本作品使用微软2016版PPT制作,也建议您使用相应软件打开及使用; 为了节省空间和提高设计的效率,部分内容放置在幻灯片母版中,当您
需要修改时,请通过“视图”→“幻灯片母版”打开后修改; 本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作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 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
田中影国响·宁的夏水循环及其作用
蒸 发 量 /mm
裸田 砂田
70
60
50
40
30
20 3月 6月 9月12月 3月 6月 9月 12月 3月 6月 9月 12月
1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时间
图3.4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深度/cm
0
裸田 砂田
品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您仅具有该作品的使用权, 但非作品的独家使用权; 本作品只供您自己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可以以任何形式再次销售、 传播,请勿以身试法,违者必究。
扫描关注“优课PPT”公众号 专注课件设计,分享课件素材 学习制作技巧,共享成长喜悦
了解更多,请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作者:兮希手作 一个UP向上的好青年
优课PPT作品
随堂巩固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随堂巩固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