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调查报告【范文参考】摘要:本文是对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所做的一个调查, 并在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对学院今后工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 综合素质; 调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实施跨世纪人才战略的高度审视教育工作, 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断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的教育体系。
为此, 我们对化学化工学院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以期通过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反馈信息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方法, 使培养的学生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在82~99届毕业生中随机进行, 共收回调查问卷136份, 全部为有效问卷。
调查内容涉及到:1.被调查人现时基本情况(包括职业、职称、职务、工资、所在单位性质、是否从事专业工作等) ;2.原在校期间有关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在校最大收获和遗憾、参与社会活动主动性情况等) ;3.被调查人现时工作表现(包括工作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专业能力、外语水平等) ;4.社会对本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包括专业、外语、计算机能力, 从政、经营、组织管理能力等) ;5.对学院今后工作的建议, 共五个大的方面。
下面就调查统计的结果作一些分析探讨, 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教育工作意见。
一、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院被调查毕业生中有80%以上在教学、科研或国有企业中从事化学专业或与化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可以说绝大部分是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从工资收入一栏看, 将近90%的毕业生工资在1500元以下, 大部分在500~1000元之间, 特别是82~89届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的毕业生中有58%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 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工资收入普遍偏低, 这可能与教学、科研及国有企业工资水平偏低有关。
从职称分布来看, 82~89届毕业生大部分已晋升为副高职以上, 但正高职比例不大, 90~94届毕业生大部分处在中级职称。
从职务一栏看, 82~89届毕业生有约70%担任不同职务, 但多数在处级、科级层次, 厅局级所占比例较低, 省级职务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还没有。
从工作单位性质看, 82~89届毕业生在教学、科研单位工作的比例分别是40.3%和21%, 而95~99届毕业生去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比例分别是20.4%和46.9%, 说明毕业生去向由教学单位在向科研单位转变;95~99届毕业生没有到合资、外资、私营单位就业的人员, 说明毕业生仍然将就业目标盯在所谓“铁饭碗”上。
被调查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表一)二、被调查毕业生在校表现与现实工作状况的联系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学习成绩好和比较好的毕业生占大多数(68.4%) , 这与表三中毕业生在专业方面表现好和比较好的占78.7%相一致, 而且与表四中社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相一致。
这一点从表二学生最大收获与遗憾的数字也能证明, 最大收获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占41.2%, 最大遗憾在成绩不好方面的只占8.1%, 说明学院在专业课的教学方面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被调查毕业生原在校期间情况统计(表二)被调查毕业生能力情况统计(表三)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 工作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这些与专业课学习有关的方面在A、B两项中均占有80.0%左右的比例, 这与大多数同学有较好的专业成绩及基础有关, 而且与8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化学专业或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有关系。
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非专业综合能力的表现主要在B、C两项占有75%以上的比例。
这与表二中所反映出的有54.7%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担任过干部工作, 不参加或不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最大遗憾是没有全面发展以及与别人交往少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外语能力在B、C两项中占到73.5%, 而且C项比例大于B项, 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外语水平还需要再提高。
三、社会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表四反映了社会对我院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总体评价。
从表四可以看出, 对化学专业能力的评价比较好, 打A和B的人数占到88.8%, 说明学院对化学专业的培养教育是好的, 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与表二、表三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对外语能力的评价主要集中在B、C项上, 特别C项上占到47.8%, 与表三中反映的学生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可见外语水平的确需要再提高;对非化学专业能力(指除化学专业外的综合能力) 的评价主要集中在B、C两项上, 各占40.4%和44.1%, 说明学院还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化学专业以外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表四还可以看出, 对从政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评价均在B、C、D 三项上占到80%以上, 而且在D项上超过14%, 特别是经营能力在E 项也达到10.3%,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评价是最差的, A、B两项只占24%, 而在E项却占到13.2%, 看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
社会对本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表四)四、毕业生对本院教育工作的建议表五中ABCDE英文字母代表对该方面工作应重视或加强的程度由A至E依次减弱。
从表五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在所有A项上比例最大的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达到73.5%, 其次是重视对外语计算机的培养71.3%, 其它方面依次为:注重全面发展69.1%, 重视适应能力55.1%, 重视业务课学习27.9%, 加强思想教育25.7%, 加强基础文明教育24.3%。
被调查人对本院今后工作的建议统计(表五)这项统计结果一方面表明社会对人才某方面的素质要求状况,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工作还需要在这些方面作更多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应在中小学进行的“基础文明教育”选项有58.9%的毕业生在A、B两项做了选择。
另外毕业生在对今后本院工作的建议中还提出了许多更具体的建议, 如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注重应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演讲水平”、“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特别重要”、“注意培养学生经营能力、成果转化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尖子人才方面有“注重自我特长的发展”、“重视个人爱好与特长”、“因材施教、因人培养、发现人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在重视业务学习方面有“应加强数学能力培养”、“应加强外语教学”、“加强查阅资料文献能力培养”以及“在试验及动手能力方面应再予以强化”等。
其他方面还有“加强治安管理(学校) ”、“宿舍太挤”、“计算机室太陈旧、管理太死、教室少”、“提高发展党员比例”、“加强学院宣传、提高知名度”等。
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毕业生对学院的关心、爱护, 以及对学院未来发展的期望。
五、对学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我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总体是好的, 但存在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业务方面好而不尖, 在各工作单位都可成为业务骨干, 但少有顶尖人才;在管理工作岗位上也多是中层骨干, 很少有进入决策层者;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在非化学专业领域涉足者甚少, 有成就者更少。
以上表现表面上看是毕业生的能力问题, 而实质是观念问题, 安于稳定, 满足于“有碗饭吃”, 而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 也缺乏开拓精神。
因此,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成就事业的自信心。
1.从本次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们的教育工作总体上讲专业课教学效果比较好, 学生动手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强, 得到社会的承认。
绝大多数毕业生基本都能在适当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职称或职务, 但尖子人才少。
在教学科研单位工作的比例高, 职称上正高职比例较低, 已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82~89届毕业生中的正高职还不到10%;职务上厅局级比例偏低, 82~89届毕业生只占4.8%, 说明缺少对尖子人才的培养。
这是否与在校期间对学生管得多、注重个性发展少有关系;学生按部就班的多,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不足。
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 认真研究改进教育思路。
我们不仅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还要培养敢想敢做、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尖子人才, 要勇于改革, 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能逐渐转变为引导、培养、服务职能, 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校环境上, 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度,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能否培养出尖子人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学院或学校办学水平的必备条件之一。
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造就学术上的顶尖人才, 从事经营管理、行政领导的杰出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呈现日新月异之势, 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 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条件。
无论从社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表四中外语能力在一般和不好的比例占到64%, 计算机一般和不好的比例占到74.4%) , 还是从毕业生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建议(表五中重视对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在A、B两项占89.7%) , 都说明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外语、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院的毕业生有80%以上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近40%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 而真正能够较好地实际应用, 达到听说读写四会的还不到20%。
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教学为考试服务, 而不是为实际应用作准备。
通过四级考试者可以获得学位证书, 四级过关率成为衡量外语教学水平的标准, 从而造成学生为过级而学, 老师为过级而教, 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
必须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计算机教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 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那些方面的计算机知识, 如何进行化学专业计算机教学, 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 但重点应放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 加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调查结果显示的另一个问题是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增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其中也应该包含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创造条件, 特别应重视文理科交叉, 对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指导;学校社团以及学生干部岗位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