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女大学生“裸贷“暴露了当代大学生虚荣心作祟下的扭曲价值观,警示当代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
【论据】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发展观,内因是事物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2、从复旦大学生的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丨或许也不能这么说》论证校园中的攀比之风日益盛行。
【正文】
女大学生“裸贷”,虚荣心背后的扭曲价值观
太原师范学院/张娜
近日,网上流出一大批女大学生借款裸条,167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及各种不雅视频在网上公开。
”女大学生“、”裸贷“”高利贷“各种敏感的词语挑逗着公众的神经,引爆的公众情绪的燃点。
一时间“裸贷“的女大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也有媒体为这些”女大学生“喊冤,认为是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或者是非法网络借贷平台的野蛮生长才是罪魁祸首。
但是笔者认为在同情女大学生遭遇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这些女大学生”裸贷“背后的扭曲的价值观。
首先,从频频见诸报端的新闻来看,多半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款并不是因为食不果腹、生活重压所致,反而是为了“买衣服”、“换手机”等高需求而进行“校园贷”。
换手机也好,买衣服也罢,重要的是量入为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资金,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将钱用在刀刃上,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被金钱所俘虏。
挣钱需要才干,但是花钱更需要智慧,精打细算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不仅能为自己以后的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让自己的生活变的井井有条。
纵然有对“相机“、手机”等较为昂贵物件的需求,但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购买不比
拿着父母的钱还校园贷更有底气么?“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前提是自己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保证自己的还贷能力,但是这些大学生高估了自己还贷的能力从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让自己一步一步陷入校园贷的泥潭。
其次,无可否认得是,当代大学生攀比之风日益盛行。
前几日朋友圈盛传一篇出自复旦大学学生的一篇文章《读了985、211、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丨或者也不能这么说》,该文章获得了众多高校学生的点赞和转发。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发现有买个一万块钱的包不眨眼的,发现有三天两头去吃人均500的饭馆儿的,发现有五一三天小假期还要出国玩一趟的”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对父母的埋怨之中。
作为一个学生,不仅没有将重点放在学业上,还陷入了盲目的攀比和自卑当中,可见物欲世界的洪流对在校大学生的侵蚀和裹挟。
而为了“买衣服”、“换手机”而走上裸贷的女大学生无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益熏心,被虚荣蒙蔽了理智和头脑,才会出卖自己的裸照和肉体,践踏自己的尊严而去赢得表面的光鲜亮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可以拥有对“奢侈品“的喜爱,但前提是我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合理所得,每一分钱都要花的有底气。
有多大的能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买不起普拉达但是国产衣服品牌照样可以御寒取暖。
大学不是一个讲究名利的场所,而是钻研知识的殿堂,作为一个学生而不懂得自己的职责和本分,盲目的攀比,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政府的监管纵然有漏洞,学校的教育纵然有失职,但是内因才是事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被金钱遮蔽的虚荣心,哪有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裸贷”风波是恶果也是警示,唯有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