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监护仪ppt课件
自动监护系统的原理框图
• 该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工业电视摄 像与放像系统,用以监护病人的活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它是整个系统的执 行机构,例如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 起搏器和反搏器等;三是多种生理参数智 能监护仪。
监视器
遥测发射 机
遥测接收 机
键盘输入信号
摄象机
传感器 与 电极
多路模 拟处理 系统
医用监护仪教学
• 监护仪与临床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 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量,检 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 作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 并发症减到最少,最后达到缓解并消 除病情的目的。
常见的监护参数:
• 心电\心率和节律 • 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 心输出量 • 体温 • 呼吸 • 血气
心电的细 高 微结构 (短时间) 心率(长 低 时间)
(一)心率分析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瞬时心率:心电图两个相邻R-R间期的 倒数F=1/T(次/秒)=60/T(次/分钟) 平均心率:在一定计数时间内的R波的 个数
N F (次 数据分析法建模 •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lity,HRV) 是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变异数。 HRV 一般用 R-R 间期来描述,也可以用瞬 时心率来描述。
• 2、依据病症分类:有冠心病自动监护 仪、危重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 动监护仪、手术后自动监护仪、分娩 自动监护仪、新生儿早产儿自动监护 仪、放射线治疗室自动监护仪、高压 氧仓自动监护仪等等。
• 3、根据使用范围分类:有床边监 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 种,它们又各有智能化和非智能化 之分。
(二)心律失常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一 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 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 • 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 返性、室性);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 频域分析法特点:
– 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心律失常分析 •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
• 心律失常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 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 次序的异常。
窦性心律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 /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 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 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 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 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 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 失常。
• 几何学分析
– R-R间期直方图、三角指数
• 时域分析法特点:
– 计算简单、指标意义明确
频域分析法
• 可以把复杂的心率波动信号按照不同的频 段来描述其能量分布,将各种生理因素的 作用适量分离进行分析
主要的频域分析法
• Welch法和自回归(AR)模型 • 频域分析法主要计算参数:
– 总功率( TP )、低频功率( LF )、高频功率 ( HF ) 、 两 个 频 率 范 围 内 总 功 率 的 比 值 (LF/HF)、归一化的LF和HF
• 基于统计学方法和几何学方法 • 短时统计学分析指标 – 平均心率、平均R-R间期、极差、标准差 ( SDNN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标 准 差 ( SDSD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均 方 根 ( rMSSD )、相邻间期差大于 50ms 的 个数(NN50)和NN50占总间期数的百 分比
二 冲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 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 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 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分析
• (1)心动过速 R—R间期 <0.5S(120次/分)。 • (2)心动过缓 R—R间期>1.5S(40次/分)。 • (3)停搏和室颤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QRS波, 一般这个时间 >1.6S。 • (4)漏搏 一个R—R间期大约是以前平均R—R间 期的2倍后并且没有出现一次早搏的就作为漏搏检 出,如果R—R间期大于平均的2倍但小于1.5S, 则作为房窦停止检出。
• HRV 分析就是通过对心率微小涨落的变换 和处理以获取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等有关信息的信号分析过程,对于大多数 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 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心率变异性常见分析方法
– 线性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时域分析法)、 谱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频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
计 算 机
显示 报警 记录
抢救设备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监护参数及测量 原理
一、心电图
• 导联:3个或6个,最多12个 • 电极:肢体电极3个或4个;监护肢体导联和 胸导联则至少5个
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的区别
仪器 类别 心电 图机 心电 监护 通频带 时间 常数 测量 目的 放大器性 能要求
0.05~80H ≥3.2S z 1~25Hz ≥0.3S
• (5)室性早搏(PVC) 检测标准复杂,一 般过早出现QRS波,QRS波较宽,T波对正常 搏动的T波方向为倒置以及没有P波,就确 定为PVC。P波、T波不可靠检出时,只能用 节律分析检出PVC。 • (6)R落在T上(R on T)这是在心室复极 化时期(T波)出现的PVC,由于T波无法检 测,所以只能靠节律分析。
临床应用范围
• 目前广泛应用的自动监护系统有:手 术中自动监护系统、手术后自动监护 系统、外伤护理病房自动监护系统、 冠心病自动监护系统、分娩室自动监 护系统、危重病人自动监护系统、新 生儿和早产儿自动监护系统、高压氧 舱自动监护系统等。
监护仪的分类
• 1 .监护仪器按结构可以分成以下 四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 遥测监护仪、Holter心电监测记录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