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功能高分子

第5章-功能高分子


(2)官能团与聚合物骨架的协同作用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有些功能高分子的“功能”是通过官能团与聚合物骨架结合 才能发挥作用。如用于固相合成的高分子载体聚对氯甲基苯乙烯, 在固相合成中,甲基氯与小分子,如氨基酸等进行酯化反应生成 芳香酯,小分子试剂通过酯化被固化到聚合物载体上成为固化试 剂。氯甲基官能团和聚合物骨架间的协同作用,使该反应得以在 固相中进行。
(3)聚合物骨架本身具有官能团的作用 聚合物骨架与官能团在形态上不可区分,官能团是聚合物骨 架的一部分。如主链型聚合物液晶和导电聚合物,如苯乙炔、芳 香烃以及芳香杂环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的线性共轭结构既是高 分子骨架的一部分,又对导电过程起主要作用。
(4)官能团起辅助作用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5.2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5.2.1 定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又称为超级吸水高分子或超级吸 水剂,其含有很强的亲水性基团,并有一定的交联度,既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但是与水接触后在很短时 间内能够溶胀,可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倍至几千倍的水,且 保水能力极强。 1968 年,美国的 Fanta 等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淀 粉上接枝 PAN 制备出最早的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 的产品及商品化始于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占总产量的一 半,其中90%左右用于卫生材料。
(1)以小分子的官能团为设计基础
当小分子材料具备所需要的主要功能时,为了克服小分子 材料的不如意之处,对已知功能的小分子进行高分子化,使小 分子的功能与高分子结构或骨架的性能相结合,以期开发出新 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这种功能性小分子高分子化的制备或合成方法主要可采用 两种途径:一是使含有功能基的小分子成为可聚合的单体,通 过单体小分子的加聚或缩聚等反应制取;二是将特定官能团引 入到现有的高分子结构中去。 小分子经高分子化后,所产生的高分子化效应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的挥发性、溶解性下降,稳定性提高。例 如:将小分子液晶与高分子链连接形成高分子液晶后,可克服 小分子液晶流动性强、不易加工处理的欠缺,扩大其使用范围。 将小分子染料制成高分子染料后可以减少流失,提高色牢度。 将小分子经过高分子化后,还可将某些小分子在液相中的用途 或功能拓宽到固相中,如将液相显色剂转变为固相显色剂;将 液相反应活性点转变为固相反应活性点等。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采用功能基单体聚合方法的特点:功能基在分子链上分布 均匀,含量高。但是,功能基单体合成比较困难,价格较贵, 在合成中一般需要保护功能基。 采用小分子与高分子结构反应方法的特点:高分子结构或 骨架现成,供选择的高分子载体品种多,价格相对低。但是, 小分子与高分子载体进行高分子化反应时,不能百分之百地完 成,功能基在高分子链上的分布不均匀。 因此,以功能小分子为基础设计功能高分子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高分子化过程应尽量不破坏小分子功能材料的作用部分, 如功能基;二是引入的高分子骨架应不破坏或有利于小分子原 有功能的发挥,且能尽量弥补小分子的不足。
二、研究的内容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聚合物结构或骨架、 功能性基团、分子组成以及材料的宏观结构形态与材料功能 间的关系,具体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化学与物理结 构、性能与机理研究等。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求聚合物结 构与功能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指导开发功能更 强更新的高分子材料。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2)淀粉—混合单体共聚
除了淀粉、丙烯腈外,还可加入第二种单体在淀粉链上接 枝共聚。如将α-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ASO3H)与 丙烯腈混合,与玉米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制成共聚物,其吸收能 力(吸水、尿等)均比单独使用丙烯腈要高。最高可达5300倍, 且皂化时间低于40min,比原来节省时间一半以上。 (3)淀粉或交联淀粉—聚丙烯酸钠接枝共聚 淀粉与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加热混炼得到接枝共聚物,以混 炼加热代替引发剂。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把溶剂水换成水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后,上述操作比较容易进行。 除铈(四价)引发剂外,还有三价锰盐[Mn(H2P2O7)3]3-和 H2O2/Fe2+盐。
除化学引发剂外,还有Co60、γ—射线引发等。
除丙烯腈有机单体外,还有其它丙烯基单体,如丙烯、甲基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丙烯酰胺、醋酸乙烯等都可与淀粉接枝共聚,接枝 效率以前两个最高。
5.2.2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种类与特征
高吸水性树脂的种类主要有天然高分子改性体系及 合成树脂体系,主要品种有淀粉一丙烯腈、羧甲基纤维素、 藻酸盐、聚丙烯酸盐、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氧 乙烯、聚烯烃等。 高吸水性树脂的形状有粉末、膜及纤维状等。 天然高分子改性的高吸水性树脂主要以纤维素和淀粉为 主要原料,用有机高分子单体进行改性得到,其特点是生 产成本低、吸水能力高,产品具有生物降解性,但生产过 程较复杂,产品容易变质。 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比较稳定, 但成本较高,树脂吸水率偏低,缺乏生物降解性。
5.2.4.2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应用
高吸水性树脂用途广泛,用于多种领域:
在卫生及医疗领域,制成妇女卫生巾、尿布,医用敷贴膏用于润湿、 药物缓释等; 在农业上,作为土壤改良剂与保水剂,将保水保温高吸水性树脂与 土壤混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透水、透气性等,有利于作物 生长,节约灌溉用水。例如:法国将高吸水性树脂与土壤混合制成 “水合土”,在沙漠中试种庄稼。 在化工、建筑及日化等领域可作为脱水剂、增稠剂,水封材料、堵 漏剂、固化剂、防雾剂、保鲜剂等。 此外,它还具有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功能,可用于制备相应 的机械装臵,也可用以制成pH传感器等测量设备。
5.2.35ຫໍສະໝຸດ 2.3.1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制备
淀粉体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普通的淀粉的形状为颗粒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 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6,不溶于水,冷水中搅拌可形成淀粉乳。继 续加热可吸水溶胀,温度升高,吸水量和粘度增大,最后淀粉彻 底解体,分子全部进入溶液即淀粉发生糊化。 淀粉能够与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 等高分子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制成以淀粉为主链的共聚物。 (1)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 淀粉 — 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是第一个工业化的高吸水性树脂, 商品名为 Super Sluper 。其制备方法是在低于 90℃的条件下将淀 粉糊化,然后冷却到 25℃,再加入丙烯腈,采用硝酸铈(四价) 铵为催化剂,在 30℃以上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共聚产物在强碱作 用下加水分解,将接枝的PAN部分转变成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 最后精制、干燥得到产品。反应式如下:
纵观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功能高分子材料是 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快、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实 际应用意义的新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战略意义。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其特殊的电学、光 学、医学、仿生学等诸多物理化学性质构成功能材料 学科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必 将为人类探寻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各种 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将有力地促进高技术的发展。当 今世界各国实力竞争的实质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竞 争,因此,研究、利用与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对于 开发新材料、促进科技进步、增强国民经济实力都具 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3)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及现有功能的拓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制 成复合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例如:通过特殊加工工艺,改变聚合 物分子的排列结构、结晶状态和使其微孔化等,来赋予高分子膜 等材料的分离功能、渗透功能。
5.1.3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意义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第 5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
(Materials of Functional Polymers)
5.1 概述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5.1.1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内容和分类
一、定义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 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2)利用小分子与聚合物结构或骨架的协同作用进行 设计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单一的小分子或单一的聚合物骨架都不具备某种特殊的功能, 但是将特定的小分子与高分子骨架结合制成高分子材料后,其具 备一定的功能性,这种现象称为协同作用。目前,小分子与高分 子骨架的协同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关设计思路主要为利用 功能基与高分子骨架的邻位协同作用和利用高分子骨架的空间位 阻作用。
聚合物骨架是实现“功能”的主体,其中所谓的官能团仅仅 起辅助作用。例如,在主链型液晶聚合物中的芳香环上引入一定 体积的取代基用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这一基团仅起降低使用 温度的目的,而与其“液晶”功能无关;在高分子膜材料中引入 极性基团以改变其浸润性等。总之,这类官能团的引入仅用于改 善材料的溶解性、浸润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提高强度等, 不是功能高分子的“主体功能”。
5.2.3.2 合成树脂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1)聚丙烯酸体系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在碱的作用下加压 水解,形成相应的羧基和羟基,制成高吸水剂。 (2)聚丙烯腈体系 如82%丙烯腈、甲基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 纺丝,浸渍于浓硫酸中,干燥后得到高吸水性树脂。 (3)改性聚乙烯醇 PVA与粉状酸酐(如马来酸酐、苯酐等)反应制成改性PVA 高吸水性树脂。如将马来酸酐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PVA粉末, 加热、搅拌进行非均相反应,是PVA上的部分羟基酯化引入羧基, 再用碱处理得到高吸水性的聚乙烯醇树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