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滴管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
3实验仪器和试剂存放环境要求:温度,湿度,光线,通风。
4药品取量应遵循“节约原则”:不知道具体量时,就应该用最少量,一般液体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5实验室意外处理
(1)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
(2)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3)酒精灯失火:用湿布盖灭。
(4)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6胶头滴管
(1)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应垂直悬空容器上方0.5CM处。
(2)不能倒立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3)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
(4)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溶液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5)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时滴瓶专用,不能吸其他液体。
7物质(液体)加热的方法:
(1)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喷出试管)
(2)加热前要预热(防止试管破裂)
(3)试管外壁必须擦干。
(防止受热不均匀试管破裂)
(4)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扩大受热面积,防止液体受热溅出)
当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微朝下(防止产生水滴回流室试管破裂)
(5)管口不得对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8酒精灯里酒精的量:容积的1/4——2/3
9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0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1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1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3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4体温计特点
(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玻璃泡大: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的变化。
(2)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3)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
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最小刻度0.1度,范围35——42度。
15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