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 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 。
2.质量、(1) 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质量通常用 。
3.密度(1)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是:(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 。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
②速度的公式: ,v 表示 ,s 表示 ,t 表示 。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
④匀速直线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 、 和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 m, 1 m= dm= cm=mm= μm= 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和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6.误差①定义: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和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7.力(1)力的单位:,简称,符号为。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
(3)力的三要素:、和。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得出的。
9.惯性(1)定义:。
◆(2)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处于何种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
,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上。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梳理:1.弹力(1)定义: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这样的形变叫;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等。
(2)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此外,用弹簧测力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二是测量时,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三是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磕钧刻度线。
—3.重力(1)万有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①重力的大小也叫。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g= 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牛顿。
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③重心:叫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法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找到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4.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3)种类:摩擦力分为、和。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和,与、等因素无关。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用代替、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5.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一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二力”即和,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两力臂”即和,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是。
或写成。
(4)三种杠杆及其特点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虽然,但。
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虽然,但。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
等臂杠杆即也。
如天平。
6.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1)滑轮的种类及特点…①定滑轮: ,这种滑轮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F=G 物),但能 。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
②动滑轮: ,这种滑轮为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 G物,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半径)2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 又可以 。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接触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 ,在不考虑滑轮摩擦条件下,使用滑轮组的拉力F=n1(G 物+G 动滑轮)。
7.其他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子等。
盘山公路属于斜面。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梳理:?1.压力(1)定义: 。
(2)方向: 。
(3)压力的作用点在 。
(4)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 有关,还与有关。
2.压强…(1)压强的物理意义: 。
(2)定义: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3)公式和单位压强公式为 ,其中F 表示 ,单位为 ;S 表示 ,单位为 ;p 表示 ,单位为 ,牛/平方米有一个专用名称叫 ,简称 ,符号为 。
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3.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 和容器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 ,压强越大。
(2)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公式为,其中ρ表示,单位为;g为常数,一般取N/kg;h表示,即自由液面到所求液体压强处的距离,单位为米(m);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和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横截面积(粗细)等因素无关。
4.连通器(1)定义:叫连通器。
(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3)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5.大气压强(1)概念: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是由于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①两个著名实验世界上筹名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者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