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奉贤校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院系:化工学院姓名:XXX学号:*********组员:指导老师:2014.12.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2014年11 月28 日2014 年11 月28 日关键词:垃圾、路线、放置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真对我们奉贤校区的教学区、宿舍区、行政区的垃圾箱的布置以及路线的规划,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如校区面积、人数、垃圾量以及垃圾特点,从垃圾收集、收集点设置、收集线路设置等方面研究讨论,得出我们的成果。

目录1.学校概况 (5)2.校园垃圾情况 (6)2.1校园垃圾分类 (6)2.2奉贤校区垃圾调查情况如下: (6)2.1.1 宿舍楼 (6)2.1.2 教学楼 (7)2.1.3学科楼 (7)2.1.4 行政楼 (7)2.1.5 近五年垃圾总数概况 (7)2.1.6垃圾桶放置点(图中小点) (8)2.3垃圾桶选择 (8)3.收集线路设计 (9)3.1 垃圾收运设计内容与步骤 (9)3.1.1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 (9)3.1.2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 (9)3.1.3设置的原则 (10)3.1.4 收集路线设计一般步骤 (10)3.2 垃圾收集路线图 (10)4.结论 (11)5 参考文献 (12)正文1.学校概况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2007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良成绩;2010年10月,占地面积近1500亩的奉贤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校区。

近年来,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已连续七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现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10687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0669平方米,徐汇校区位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奉贤校区坐落于奉贤海湾地区。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工程创新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体育教学部、高等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部)。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学生17993人,其中本科生15455人,研究生916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726名,其中专任教师1136名。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73名,占教师总数的41.64%,其中教授114名。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99%,其中博士学位411名,占教师总数的36.18%。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13名。

学校落于奉贤海湾地区,可以大致划分为宿舍区、教学区、行政区三个方面。

宿舍区是学校生产垃圾的主要地点,对于拥有将近18000学生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而言,每一栋宿舍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都是海量的,哪怕是教学区以及行政区两个地区的所有垃圾综合也远远比不过宿舍楼一天的垃圾量。

学校拥有24栋学生宿舍以及一栋教师公寓,分别坐落在校区的各个部分,不得不说,相对而言一些宿舍区的上课吃饭以及一些其他活动很不方便。

学校学生公寓一般而言都是六层制的,而也有一部分的宿舍却是拥有十六层高度,分别是十一号楼、十三号楼、十五号楼、十六号楼、二十三号楼、二十四号楼,其中有男宿舍楼,也有女宿舍楼。

不得不说,和平时的认知相反的是往往女生宿舍楼更能生产垃圾,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绝对。

同样的宿舍区不知划分有宿舍楼,也有三座食堂,食堂每天产生的垃圾更是海量,不过与宿舍楼的类、金属(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塑料(各种饮料瓶等)、废旧作业本、报纸等垃圾不同,食堂的垃圾多为有机物,大部分为食物残余物,当然这些垃圾也有另外的收集路线,这里暂且不谈论。

教学区以及行政区相对而言每天产生的垃圾还比不过宿舍区的垃圾,毕竟教学区和行政区并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那边生产垃圾的。

行政区基本上在的都是老师,而就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的比例而言,老师生产垃圾的速度自然远远比不上学生,所以行政区是垃圾量最少的地区;而教学区又与行政区不同,教学区的老师有时也不下于行政区,但最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学生上课时所产生的垃圾也是不得不重视的。

上课是所产生的纸张类垃圾是最多的,同时不只是纸张类垃圾,有时因为起得晚而随手将食堂买的早餐带入教室而形成了有机类垃圾,区别于普通的可回收垃圾,给垃圾回收分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就是学校大部分的垃圾来源,可以说在其中最关键的需要处理的还是宿舍区所产生的垃圾,这应该是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垃圾问题,占据了垃圾回收费中的大部分,而如今如何有效的设计回收路线可以大大的减少回收的费用以及回收垃圾时所带了的时间上的浪费。

2.校园垃圾情况2.1校园垃圾分类根据校园垃圾特点,可把垃圾分成三类。

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类、金属(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塑料(各种饮料瓶等)、废旧作业本、报纸、厨余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指瓜果皮核、杂草。

烟蒂。

尘土、纸巾等;有害垃圾分为:废电池、废日光灯、实验室的一些废物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2.2奉贤校区垃圾调查情况如下:2.1.1 宿舍楼2.1.2 教学楼2.1.3学科楼2.1.4 行政楼2.1.5 近五年垃圾总数概况学生人均垃圾量 kg 0.5 0.53 0.6 0.66 0.66 教师人数1816 1851 1737 1730 1726 教师人均垃圾量 kg 0.1 0.1 0.1 0.1 0.1 总垃圾量 kg 7411.6 8573.94 9612.3 10469 9877.92.1.6垃圾桶放置点(图中小点)2.3垃圾桶选择A.桶:寝室楼下,教学楼前,食堂垃圾桶,240LB.桶:校园道路两旁120L,沿着道路每隔30m放置一个C.桶:高23*19*27.5垃圾桶费用(元)容量L 尺寸cmA 120 240 86*72*115B 415 120 50*38*100C 6 9 26*19*27.53.收集线路设计3.1 垃圾收运设计内容与步骤3.1.1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包括:(1)确定采用有中转收运模式或无中转模式;(2)确定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即流动车辆收集或收集站收集;(3)配置系统硬件(包括车辆、中转站布点及设备等);(4)配置作业规程。

3.1.2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收运系统模式的一般步骤为:(1)进行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成分、分布的统计及预测;(2)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包括处理工艺的确定,处理场布点及处理能力确定;(3)按照整洁、卫生、经济、方便、协调原则确定生活垃圾收集方式;(4)按照经济、协调原则确定是否采用中转;(5)按照经济、协调原则及城市基本情况配置系统硬件;(6)根据经济、协调及城市基本情况配置系统硬件,根据经济、协调及系统硬件的特征制定作业规程。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一般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各种因素的比较和权衡,最后获得最佳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3.1.3设置的原则设计垃圾收运路线时的原则1.收运路线应尽可能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2.收运路线应能平衡工作量,使每个作业阶段、每条路线的收集和清运时间大致相等。

3.收运路线应避免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段收集、清运垃圾。

4.收运路线应当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

5.收集路线起始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收运路线在单行街道收集垃圾,起点、应尽量靠近街道人口处,沿环形赂线进行垃圾收集工作。

3.1.4 收集路线设计一般步骤设计收集路线的步骤为:(1)准备适当比例的地域地形图,图上标明垃圾清运区域边界、道口、车库和通往各个垃圾集装点的位置、容器数、收集次数等,如果使用固定容器收集法,应标注各集装点垃圾量;(2)资料分析,将资料数据概要列为表格;(3)初步收集路线设计;(4)为初步收集路线进行比较,通过反复进一步均衡收集路线,使每周各个工作日收集的垃圾量、行驶路程、收集时间大致相等,最后将确定的收集路线画在收集区域图上。

3.2 垃圾收集路线图垃圾收集分五条路线第一条(紫色):24号楼——23号楼——22号楼——21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20号楼——19号楼——18号楼——回集中站第二条(绿色):南辰西路——南辰东路——北辰东路——大学东路——大学西路——回集中站第三条(红色):16号楼——14号楼——15号楼——12号楼——13号楼——11号楼——环北路——回集中站第四条(蓝绿色):10号楼——8号楼——9号楼——7号楼——6号楼——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5号楼——北辰东路——回集中站第五条(黄色):第二教学楼小路——第三教学楼后门——图书馆后门——学院路——环北路——回集中站4.结论该设计方案其中之一是每天按固定路线固定时间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

环卫人员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

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人力设备使用利用率较低,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当线路中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

而移动式收集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但同时相应也具有成本高,对机械化要求较高等缺点。

通过设计这个垃圾收运过程,即以优化垃圾收运车的调配时间和行进路线为手段,使得垃圾能够高效、及时地转运,避免垃圾在收集点或转运站内滞留。

必要时,应对一级、二级和多级转运的不同方式进行经济成本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为经济的收运方式。

通过对收集密度和运输距离两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南11 /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