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B.淘米水用用来浇花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减少使用塑料袋2.(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3.(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空隙且空隙能改变4.(2分)今年4月同学们参加了江苏省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5.(2分)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X=2HCl+Pd↓+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CO、NO2、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B.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金属Pd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后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D.X为H2O6.(2分)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7.(2分)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3+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和Cu2+C.剩余固体中肯定含银和铜D.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银8.(2分)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C.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9.(2分)丁基锂(C4H9Li)是橡胶合成工业中的常用试剂,它是白色粉末熔点﹣95℃、沸点80℃,遇水或空气易自燃。

下列关于丁基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基锂是由4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锂原子构成的B.丁基锂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可以用水浇灭C.丁基锂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5%D.丁基锂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910.(2分)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B.甲是一种化合物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二、填空与简答題(本題包括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11.(6分)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常采用的方法是。

(3)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能,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水时,如果正极产生10mL气体,同时在负极产生mL气体。

12.(7分)飞机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的飞跃。

请回答问题(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分馏或干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主要是能转化为机械能。

(5)C919的厨房为乘客提供了以下食物:快餐、雪碧、牛奶、蔬菜面条等。

上述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和矿物质。

(6)飞机急救箱中还准备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7)飞机上的座椅套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属于材料。

13.(5分)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

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A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②时,当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14.(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制气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选(填字母),收集装置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混合制取氢气,发生装置选(填字母)。

收集氢气常用D或E装置,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写出1条即可)。

(4)实验室也能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若要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填“a”或“b”)导管口。

15.(9分)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华发现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大于消耗的镁条质量,他据此认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同意”或“不同意”)小华的观点,理由是。

(3)小红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①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②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反思与交流】①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②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这是因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16.(5分)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现向碳酸钾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试计算。

(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把该50g该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3)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B.淘米水用用来浇花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减少使用塑料袋【分析】A、根据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可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解答;B、根据淘米水用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解答;C、根据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易造成水土污染解答;D、根据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防止白色污染解答。

【解答】解: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可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故正确;B、淘米水用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故正确;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易造成水土污染,故错误;D、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正确;故选:C。

【点评】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2.(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空隙且空隙能改变【分析】A.根据防锈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属性来分析;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含义是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而不是改变着火点,故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且空隙能改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今年4月同学们参加了江苏省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分析】A、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步骤不能颠倒;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由玻璃棒引流倒入漏斗内;C、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D、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相当于稀释了被测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