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简介PPT.

贵州简介PPT.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位 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 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 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 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 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 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 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 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 言,25个土语。
Davidia 801
31
2000
95%
森 林 覆 盖 率 , 有 植 物
余 种 , 国 家 保 护 植 物 种 , 动 物
involucrate Baill
) 等 为 代 表 的 珍 稀 野 生 动 植 物 及 原 生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Rhinopithecus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 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 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 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 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 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 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 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 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是彝族地 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 彝族地区。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 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2014年7月18日至7 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 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 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 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 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 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 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 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 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 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 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贵阳是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 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 谷”,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球首个块上 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国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 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 中心集聚区。
长角苗大约有4千人,住在梭戛高山上的12个寨子里,在上世纪90年 代中期前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 始质朴、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堪称人类活化 石。长角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上身是白底蓝花的蜡染短衣,下 穿黑底、红白横边的百褶裙,身后还拖着条画绣片,身前挂一个羊 毛毡护兜。 "长角苗"是梭戛苗族的他称,因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 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装束极为奇特,形 似长角,故得名。
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世外桃园… …
水帘洞 (贵州省安顺镇黄果树瀑布猴哥景点)
水帘洞位于黄果树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长一百三十 四米,共有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走进大瀑布 本身就已惊心动魄,神移魂飞了,而要在大瀑布里面遨游,确感不免 神悚,但到了黄果树瀑布,而不进水帘洞,就不会真正领略到黄果树 瀑布的雄奇和壮观,那将是人生一大憾事。
黄果树瀑布下游6公里处。这里有3个连接的片区,即天星盆景区、 天星洞景区、水上石林区。天星桥景区石笋密集,植被茂盛,集山、 水、林、洞为一体,被游人称赞为:“风刀水剑刻就”的“万倾盆 景”,“根笔藤墨绘帛”的“千古绝画”。
天星桥景区
人 类 的 宝 贵 遗 产 ”

19
种 , 国 家 保 护 动 物 种 , 被 誉 为 “ 地 球 绿 洲 ” 、 “ 动 植 物 基 因 库 “
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有3个
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
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占全省的5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
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还有253个
民族乡。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 州文化。
贵州简述 省会及主要城市简述
各地美味及特色
主要少数民族文化介绍 旅游景区介绍
古今名人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 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 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 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 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6个地级市,3个 自治州。
织金洞,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官寨苗族乡,为世界地质公园、国 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 为“中国十大奇洞”之首、“中国 溶洞之王”。著名景点有万寿宫、 银雨树。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 阶段、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岩溶 系统,是世界上已经开发作为旅游 溶洞的佼佼者之一。洞内相对高差 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洞内 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总 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的 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积 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马 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笋还要高7米多。 从洞的体积和堆积物的高度上讲, 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列为世界旅游 溶洞前六名的法国、南斯拉夫等欧 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 中科院下辖的《中国国家地理》等 国家级地理研究部门也给予高度赞 誉,称其为"中国溶洞之王","黄 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 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 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 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 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35.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 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荔波小七孔—— 荔波小
七孔是国家级AAAA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其位 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28 公里。景区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 桥,景区之名由是得之。 涵碧潭上小七孔 建年十五道光清 桥身爬满蕨和蔓 宛如巨伞伸臂撑 回响河水瀑布群 悬于蓝天隐于云 水雾飘洒去暑热 高山流水听泉鸣 龟背山上石峥嵘 古藤缠绕似麻绳 树根延伸数十米 柱撑悬石树扎根 鸳鸯湖上似迷宫 树如浓荫水恒温 朦胧湖面雾若乳 晨光晚霞好风景 气势恢宏耳目新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 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 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 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 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 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 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 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 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 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 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
截至2014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508.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82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403.57万人,增加78.68万人; 乡村人口2104.47万人,减少72.86万人。城镇人口占年末常住人 口比重为40.01%,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点。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 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 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 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 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 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 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 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 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 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