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论文

怎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论文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150-01
摘要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明星企业倒闭等问题,都与内部控制严重薄弱有着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认识到,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

鉴于此,本文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一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层出不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很多著名企业包括美国雷曼兄弟等纷纷关门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抑制,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实行有效地内部控制。

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重点引导企业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这是我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全员控制的思想
企业的核心是人,内部控制的基准点就在于对人的控制,现代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兼客体,无论现代化企业自
动化实现程度如何高,最终也是由人在运作。

coso的内部环境要素强调加强风险管理文化,人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因此,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控制观念,让内部控制散布在企业的每一个作业中,与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让企业每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监督者。

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宣传手段(程序手册、宣传讲座等)帮助每个员工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从而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承担起维护、改善内部控制的责任。

2.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内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会计控制的重要载体。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内控规范运行的前提。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业务性质等情况自行选择直线型、事业部或矩阵制等结构。

对于国内大中型企业来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这四个机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与核心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这四个机构的有效运行以及职能定位。

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应能充分发挥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职责。

设立财务总监,使其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减少了经理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

为了加强中小股东对公司的财务监督,必须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实现股权多元化及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有效公司治理环境,通过有效信息披露,发挥市场对公司的监督机制,逐步实现“用脚投票”和并购机制等市场化手段。

另外,在董事会中设置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内部高管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等。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的行政隶属有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等,比例分别为36%、7%、34%、12%、11%。

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

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至少半数以上为独立董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的独立性,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并可加强董事会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2010年底美国检方指控安永协助雷曼兄弟粉饰账目,舆论也纷纷加入申讨安永的同时,笔者却认为,安永作为外部审计对雷曼的财务报表的审查可能存在过失,应负一定的责任,但作为雷曼的内部审计部门,受管理层与审计委员会的双重影响和诱使,对企业高管的人为粉饰财报行为竟毫不作为,致使董事会对于企业高杠杆的债务结构缺少及时清晰的认识。

由于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监控等环节出现了漏洞,最终间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而内审部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一场金融悲剧的最大帮凶。

所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立一套独立性无论在形式上或实质上都不受高管层影响的内审模式对完
善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如何,其组织的不同层次都会遭遇风险,内部控制,作为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风险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2006年澳柯玛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危机等,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企业对高风险业务缺乏风险意识,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

每位员工要树立“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这是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前提。

其次,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

在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各当事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

再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就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先警示,防患于未然。

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加强对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最后,开展风险识别。

对各类风险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搞清楚什么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

三、结语
总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尚处于较低级的阶段,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荆龙姣.浅析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9.15.
[2]李平.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控制和内部控制.商业经济.2008.11.10.
[3]朱春敏.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浙江教育财会.2007.3.
[4]王晓凤.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管理.中国市场.2008.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