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C、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 公主,她有个园林叫沁水公主园,该园林被 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 牌因此而得名。 D、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 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 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浪遏飞舟?
朗诵诗歌,注意停顿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鉴赏上阕
思考以下问题:
1、上片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
物)?词人是怎样变换角度写 景的?
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发出 了怎样的感慨?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感慨?
1、词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
独立寒秋, 起句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人物:诗人 时令:深秋 地点:橘子洲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词人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 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写作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 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 亥革命(191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 月—1918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 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五四运动(1919年 5月4日 )和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 )等, 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 导长沙学生进行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 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 有什么样的感想?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能 不激起万端思绪!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 这广阔无垠的大地,由谁来主宰,这国 家、民族的命运究竟谁来掌握?谁才是 主宰国家民族兴衰的真正主人呢?
诗人从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 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以及 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是怎样变换角度写景的?
看万山红遍, 山
层林尽染; 树 漫江碧透, 水 百舸争流。 船 鹰击长空, 鹰 鱼翔浅底, 鱼
远眺

近观
江 秋
仰望 景 俯瞰 图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
炼字:用词精当而形象,极富表现力。 你觉得上片哪些字用得好?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表现了树林的层层叠叠;“染”字刻画了岳麓 山一带的枫林,好像人工染成一样壮美; “漫”字 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则表现出了江水碧 绿清澈;“百” 字则写出了船的多;“争”字勾勒 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地形容出了 鹰搏击天空的矫健迅猛;“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 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样子,犹如飞鸟盘旋滑翔于高空 一样。“竞”字则将秋景写活了,写出了秋天的勃 勃生机。
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 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 大的政治气魄。
毛泽东(1925)
一、文学常识补充: A、词: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最初称 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 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 词称为“诗余”。词的特点是长短句,长的长 达十一字,短的仅一字,因此又称为“长短句 ”。 B、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 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根据篇幅 大小,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掌握字音字形
百舸争流 gě 怅寥廓 chàng liáo kuò 峥嵘岁月稠 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 chì qiú 浪遏飞舟 è
掌握字义
北 怅
寥廓 峥嵘岁月
名词做状语, 向北。 惆怅、感慨。 辽阔的宇宙。
不平凡的日子。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
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名词作动词, 视……如粪土。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找韵脚 恰 同学少年,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携来百侣曾游,
激扬文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鱼翔浅底,
到中流击水,
万类霜天竞自由。
飞驾 炫耀 忸怩 截断
1、D (A、阕,架,B、寥 C、凌)
2、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
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时间、地点、人物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见景—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之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生情—以天下为 己任
试背诵上阕
随堂练习
1、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B.廖廓 荆棘 漂泊 C.火钵 凄苦 淩侮 D.苍茫 挥斥 石壁
这首词作于1925年10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 发展。五卅运动(1925/5/30)和省港大罢工 (1925/6/19 )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 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 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 民革命政府已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湖南韶山前往广州创 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生机昂然而绚丽多彩的秋景,回忆往 昔的岁月,联想到蓬勃发展的革命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革命 前景,心中诗潮如涌,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 词。(看图、齐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