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字学模拟二卷试题及答案

文字学模拟二卷试题及答案

《文字学》模拟试卷二第1页 共4页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字学》模拟试卷二
试题卷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民间歇后语和谜语中所用的谐音原则,就是( B )所依据的原则。

2、( A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
3、《史籀文》是( C )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
4、到了汉代,( C )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5、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就是( C )
6、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既可以用甲字充当,也可以用乙字充当,或者先用甲字,后来改
用乙字,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D )。

7、下列( B )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文字结构性质不同的类型的。
8、( B )的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所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
[A] 抽象字 [B] 象物字
[C] 指示字 [D]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9、下列( A )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10、改造表意字为形声字以及从已有的文字分化出形声字的途径,主要是下面的哪一种途径
产生的形声字为数最多。( C )
[A] 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B] 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C] 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 [D] 改换形声字偏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

[A] 象形 [B] 假借 [C] 转注 [D] 形声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宣王 [D] 周厉王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A] 隶书 [B] 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A] 形旁的替换 [B] 形旁的变迁 [C] 形旁的更替 [D] 形旁的代换
[A] 椅 [B] 体 [C] 夯 [D] 槕

[A] 赈 [B] 羞 [C] 弦 [D] 野
《文字学》模拟试卷二第2页 共4页

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 A )
和( B ),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

12、( AB )时期的隶书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
13、以下( AC )是指示字。
14、下列( ABC )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形成的。
15、我们根据字形构造上的特点认为( AD )的隶书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
16、属于省形中的省去形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就用来安置声旁情况是( AB )。
17、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只是跟字义有某种联系,如( BCD )。
18、如果母字本身就是一个形声字,往往用改变它的形旁的办法来造表示引申义的分化字,
如( ABCD )

19、文字之间的通用关系,古代多用( ABCD )等说法。
20、下面( ABCD )是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假借现象。
[A] 借“纠”字表示“丩” [B] 借“函”表示“含”
[C] 借“乡”表示方向的“向” [D] 借“衷”表示“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
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商代的金文一般都很简短,只记器主的族氏或名字,有的记所祭先人的称号。( T )
22、春秋金文中的江淮型一般精巧、纤细、流媚。( T )
23、甲骨文数量多,内容上也很丰富,是我们研究商代文字和商代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资
料。( T )
24、在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 T )
25、由篆文变为隶书,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T )
26、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
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 T )
27、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的情况很少看见。( F )
28、在隶书里,偏旁的写法有很多还没有固定下来,同一个字的同一个偏旁也往往有好几种
写法。( T )
29、我们可以把秦简所代表的字体看作由篆文俗体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体。秦简出土后,很
多人认为简上的文字就是秦隶,这应该是可信的。( T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A] 秦代 [B] 西汉早期 [C] 西汉武帝时代 [D] 东汉
[A] 面 [B] 子 [C] 亦 [D] 首
[A] 蜈蚣 [B] 鸧鹒 [C] 狮 [D] 弦
[A] 西汉早期 [B] 西汉中期 [C] 西汉晚期 [D] 秦代
[A] 杀 [B] 考 [C] 星 [D] 晨
[A] 爹 [B] 轴 [C] 逃 [D] 欧

[A] 赈 [B] 氯 [C] 氧 [D] 氮
[A] A读为B [B] A读曰B [C] A与B同 [D] A与B通
《文字学》模拟试卷二第3页 共4页

30、近代研究世界文字发展史的学者,起初把汉字、圣书字等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
这种类型的文字都包含大量表音的成分,所以把它们称为表意文字。( F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格,每空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
处)
31、通常要到( 阶级 )社会形成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开始出现。
32、形声字的形旁在普通文字学上称为( 定符 )或( 类符 )。
33、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汉字进行合并是为了( 控制单字的数量 )。
34、秦系文字的俗体就是( 隶书 )形成的基础。
35、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 隶楷 )
阶段。
36、大约在东汉时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比较简便的俗体,我们姑且称之为
( 新隶体 )。
37、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为章草,新体草书
相对而言称为( 今草 )。
38、《说文·叙》中给指示下的定义是(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
39、一形多音义指的是( 同一字形常常可以用来表示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有很多字形还
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读音 )。
40、1956年1月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汉字简化法案是( 《汉字简化方案》 )。
41、(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和( 《简
化字总表》 )三个有关汉字规范的方案就是我们现在使用汉字的规范依据。
42、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作用,可以称为( 有义的声旁 )。
43、在汉字的字符中,汉字使用了( 意符 )、( 音符 )、( 记号 )符号。
44、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即( 古文字阶段 )、( 隶、楷阶段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
处)
45、省声、省形

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
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声、省形。

46、同义换读
有时候,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
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这两个词的音可以截然不同。现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同义换读。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7、谈谈从结构上看,汉字主要发生了哪三项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文字学》模拟试卷二第4页 共4页

48、说说金文和甲骨文在字体上的不同特点。
金文基本上保持了毛笔字的样子;甲骨文就不同了,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字,非常费时
费力,甲骨文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