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政策法规解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医疗政策法规解读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法律制度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保障群众就医安全,维护正常的卫生秩序,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疗机构一、医疗机构概念(一)医疗机构定义: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二)疾病诊断治疗活动定义:简称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二、医疗机构的类别(十二)其他诊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医疗机构许可的证件种类1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2 .《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医疗机构执业一、执业要求(一)医疗机构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使用两个以上的名称的,应当与第一名称相同。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三)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
(四)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不得买卖、出借和转让。
(五)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取得患者家属和有关人员的配合。
(六)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
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
(七)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手续。
(八)不得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九)除急诊和急救外,诊疗活动不得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十)不得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
(十一)不得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二、法律责任(一)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情节轻微的,处以警告;情节较重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三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五)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医务人员一、医师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一)资格考试1. 国家统一考试,每年举办一次;2. 分为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 考试类别: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
(二)执业注册1. 凡取得医师资格的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2. 医疗机构对注册在本机构医师进行管理,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当在 30 日内报注册主管部门备案:( 1 )调离、退休、退职;( 2 )被辞退、开除。
3.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2 年以上的医师应当重新申请注册,申请前首先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 3-6 各月培训并考核合格。
4. 医疗机构对注册在本机构医师出现下列情况应当在 30 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 1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2 )受刑事处罚的;( 3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4 )依照法律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5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6 )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继续执业的;( 7 )有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医师执业证书》行为的;5.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医师执业规则(三)医师执业规则1. 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 )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3.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5.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6.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8.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9. 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
阅后应当立即归还。
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10. 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相关医技人员可出具数字、形态描述等客观描述性检查报告)。
(四)乡村医生1. 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2. 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3.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
(五)外国医师来华行医1.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必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
2.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注册的有效期不超过一年。
注册期满需要延期的,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
3. 具有香港、澳门合法行医权的香港、澳门永久居民在内地短期行医注册有效期不超过 3 年,注册期满需要延期的,可以重新办理注册。
取得内地《医师资格证书》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申请注册同内地居民。
(六)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医疗活动1. 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历的毕业生再医疗机构内试用,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应的医疗活动;2. 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第一年后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但不得独立从事临床活动,包括不得出具任何形式的医学证明文件和医学文书。
(七)法律责任1.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2 )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3 )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4 )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5 )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6 )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7 )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8 )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9 )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10 )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11 )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12 )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2.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二、护士(一)护士执业规则,1. 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2.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 5 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前 30 日向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延续注册。
3.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4 .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 2 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二)法律责任1.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 6 个月以上 1 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1 )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2 )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3 )泄露患者隐私的;( 4 )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二)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
医疗机构中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人员,应当是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
(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放射、口腔、检验等):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医疗文书病历管理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一)病理管理规则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
2.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