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的质量之比为1︰3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A tan 60m gF=对物体BB tan 45m gF=解得A B 3m m 故A 错误;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A A A sin 30m g m a =对物体Bsin 45B B Bm g m a =联立解得A B 2a a = 故C 正确;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A cos60FT =对物体B ,细线拉力cos 45B FT =解得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故选A 。
3.如图所示,倾角θ=60°、高为h 的粗糙斜面体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BC 边上距B 点3h高处的D 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Q 与弹簧另一端相连,并静止于斜面底端的A 点,此时小物块Q 恰好不接触地面且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
已知小物块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小物块Q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Q 静止于点A 时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B .小物块Q 静止于点A 时所受的弹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C .若要拉动小物块Q ,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水平的D .若刚要拉动小物块Q ,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则拉力的最小值为3mg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小物块Q 静止于斜面底端的A 点,此时小物块Q 恰好不接触地面且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
对小物块Q 受力分析如图此时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选项A 正确 B .由几何关系可知∠DAB =30°则三个力互成120°角,可知三力大小相等,即小物块Q 静止于A 点时所受的弹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选项B 正确;C.因在A点时,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均为零,可知要想拉动小物块Q,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若拉力的方向与斜面成α角时,如图所示沿斜面方向有()()cos sin sinF N N F mg Fαμμαμα''''==-=-整理可得222cos sin1cos sin11mg mgFμμαμαμααμμ'==+⎛⎫⎪++⎪++⎝⎭令23sin1βμ==+,则β=60°所以21sin()Fμβα'=++当α+β=90°,即α=30°时F′最小,即拉力的最小值为min2121F mgμ==+此时拉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水平的。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4.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都是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μ,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8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A 、B 、C 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2μmg B .当力F =μmg 时,A 、B 间的摩擦力为34mg μ C .无论力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34μg D .当力F >72μmg 时,B 相对A 滑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2μmg,C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4mgμ,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8μ(2m+m+m )=2mg μ;要使A ,B ,C 都始终相对静止,三者一起向右加速,对整体有:F-2mgμ=4ma ,假设C 恰好与B 相对不滑动,对C 有:4mg μ=ma ,联立解得:a=4g μ,F=3μ2mg ;设此时A 与B 间的摩擦力为f ,对A 有:F-f=2ma ,解得f=μmg 2μ<mg ,表明C 达到临界时A 还没有,故要使三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2μmg ,故A 正确. B.当力F =μmg 时,由整体表达式F-2mgμ=4ma 可得:a=1μ8g ,代入A 的表达式可得:f=3μ4mg,故B 正确. C.当F 较大时,A,C 都会相对B 滑动,B 的加速度就得到最大,对B 有:2μmg -4mgμ-2mgμ=ma B ,解得a B =5μ4g ,故C 错误. D.当A 恰好相对B 滑动时,C 早已相对B 滑动,对A 、B 整体分析有:F-2mgμ-4mgμ=3ma 1,对A 有:F-2μmg=2ma 1,解得F=92μmg ,故当拉力F>92μmg 时,B 相对A 滑动,D 错误.胡选:A 、B.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 ,已知 A 的质量为 m ,B 的质量为 3m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 ,静止释放物块 A 、B 后()A.相同时间内,A、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物块 A、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C.细绳的拉力为67 mgD.当 B 下落高度 h 时,速度为2 5 gh【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同时间内,图中A向右运动h时,B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错误;设A的加速度为a,则B的加速度为0.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T=ma,对B,有:3mg-2T=3m•0.5a,联立解得:T=67mg,a=67g,故C正确;对B,加速度为a′=0.5a=37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h,解得:v=67gh,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6.一物体自0t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 .0-5s ,物体沿正向运动,5-6s 沿负向运动,故5s 末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1(25)10m 35m 2s =+⨯= A 错误;B .由“面积法”求出0-5s 的位移12510m 35m 2x +=⨯= 5-6s 的位移211(10)m 5m 2x =⨯⨯-=-总路程为1240m s x x =+=B 正确;C .由面积法求出0-4s 的位移2410m 30m 2x +=⨯= 平度速度为30m/s 7.5m/s 4x v t === C 正确;D .5~6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D 错误。
故选BC 。
7.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性细线连接,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现对B 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使A 、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时刻撒去F ,则撤去F 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B .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则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C .若将F 增大一倍,则两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大一倍D .若F 逐渐减小,A 、B 依然做加速运动,则在F 减小的过程中,弹性细线上的拉力与F的比值不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有F 作用时,B 物体水平方向受F 、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撤去F 后,B 物体受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故B 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所以B 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故A 错误; B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F m m a =+1=F m a 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故B 正确; C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若将F 增大一倍,滑动摩擦力不变,故两物体的加速度不会增大一倍,C 错误; D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F 减小,弹性绳上的拉力与F 的比值不变,故D 正确。
故选BD 。
8.三角形传送带以1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个小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C .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D .传送带对物块A 无摩擦力作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BD .两个小物块A 和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 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因为sin 37cos37mg mg μ>所以传送带对两小物块的滑动摩擦力分别沿传送带向上,大小相等,那么两小物块沿传送带向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滑到传送带底端时的位移大小相等,因此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A 正确,B 错误,D 错误;C .对物块A ,划痕的长度等于A 的位移减去传送带的位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22m s a =由运动学公式得2012L v t at =+解得1s t =传送带运动位移01m x v t ==A 对传送带的划痕长度为12m 1m 1m x ∆=-=对物块B ,划痕长度等于B 的位移加上传送带的位移,同理得出B 对传送带的划痕长度为22m 1m 3m x ∆=+=12x x ∆<∆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C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