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4、权利制约原则
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失职行为,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的权利。
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四)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国体即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协”)
(3)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我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又称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 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 有机联系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 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 和群众团体。它与国家的暴力手段紧密相连, 具有特殊的强制能力。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宪法的特征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国家 的根本大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
(二)国家主席
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 不得超过两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第二章 宪 法
主讲人:赵友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宪法的本质 和特征,明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我国国体和政体的宪 法规定性及现行宪法的特点;了解我国国家 机构的组织体系、主要职权、组织活动原则 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树立宪法保障 人权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 严,保证宪法实施。
2、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国家基本价值观
基本人权原则体现在: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 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基本权利,还要求 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为基本权 利的实现提供经济,社会,与文化保障
3、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宪法上正式确 立了法治原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 种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或愿望的可能性。 它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
公民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履 行的某种责任。
(三)公民权与人权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 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 权利。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法治原则强调法的统治,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思 想。社会主义法治是指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 志的法律为依据来治理国家,严格依法办事,形成 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对 国家机构的要求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违反宪法和法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要受到 法律的追究,要负法律责任。
这是1934年田汉(右) 与聂耳合影。
国徽
我国宪法第1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 穗和齿轮。”
宪法规定:故意焚烧,损毁涂划,玷污,践 踏国徽,国旗国歌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
首都
我国宪法第1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 都是北京。”
(三)责任制原则
是指国家机关和它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 履行职责,均应对其后果负责。责任制原则 是我国国家机关活动的普遍原则。
(四)精简和效率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 能而设,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 而应该是精简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工具, 其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在国家 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
B、平等性原则 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有利于选民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4、地方自治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B、特别行政去区自制制度(香港、澳门),主要是以和平
的一国两制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特别行政区实行特别的政治体制; 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C、基层群众自制制度(公共事务组织、公益组织、社会组 织、居委会、村委会)
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人民主权指国
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利,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 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 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统一管理国家 事务的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选举制度
A、普遍性原则 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除外
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国 家的标志和象征。
旗面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 民族为黄色人种,
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 四颗小五角星---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国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 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 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据我国行政区域 的划分设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 织系统。
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历史文化遗产
4、国家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 制教育,通过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国家基本社会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制度 低保制度 五险一金 保障残废军人,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
属 特殊人群救济制度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包括两个方面的 含义: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原则 和精神,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第二,宪法是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 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和严格。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
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责任制原则 (四)精简和效率原则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 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 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 受它的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 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 极性的原则;在各国家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方面, 不论是实行集体负责制,还是实行首长负责制,都 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2、国家发展科学事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 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 万元奖金 。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 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3、国家发展文学技术和其他文化事业
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 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 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公民权利则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宪法 所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四)公民的人身自由 (五)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 (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特定人的权利 (九)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