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化学常见简答题集锦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答:① 少使用塑料 ② 回收利用 ③ 研制可分解塑料等。(合理即可) 2.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答: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3.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答: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4.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5.如何鉴别 :硬水和软水? 答:硬水和软水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
6.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答:(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7.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 ②不使用铝制餐具 ③少吃油炸食品 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
8.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答: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 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脱硫煤 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2
9.经研究发现如果在炒菜时经常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①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②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答:①炒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②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10.请写出在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 答:①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工厂排放废气 ③汽车等排放尾气 11.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答:① 减少建筑工地粉尘 ②多植树造林 ③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2.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 答:① 绿色植被被破坏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防止措施:①多植树造林 ②禁止乱砍滥伐 ③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13.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14.双面使用纸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关系是什么? 答:节约纸张就可以少砍树木,从而多吸收二氧化碳。 15.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三大优点是什么?目前,氢气作为能源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三大优点:① 来源广泛 ②燃烧热值高 ③产物无污染 ①没有找到廉价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 ②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 16.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答: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②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③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3
17.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的小纸袋,请问①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它干燥时化学原理的方程式。
答: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是CaO 干燥时化学原理的方程式: CaO + H2O ===Ca(OH)2 ②在空气中小纸袋内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 +H2O === Ca(OH)2
Ca(OH)2 + CO2 ===CaCO3 ↓ + H2O 18.请你谈谈怎样才能爱护水资源? 答:①节约用水 a一水多用,用洗菜水冲厕所 b使用节水水龙头代代替普通水龙头 ②防止水体污染 a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19.请你说出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中的三大实例。 答:① 人类生活:合成医药治病 ② 生产:研制高效农药和化肥 ③ 社会发展:化学领域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2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21.设计实验测定某地区土壤的酸碱度(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答:取土壤少许放入表面皿(或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沾取清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判断出土壤的酸碱度。
22.为什么说水源不久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 ②地球表面水分布不均一 ③水受到严重污染 2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答:灼烧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没有烧焦羽毛味的是人造丝。 4
24.做馒头的面粉在发酵时会产生一些酸,使蒸出的馒头有酸味,如果在面团中加一些纯碱(或小苏打),可以使馒头蒸熟后疏松多孔,原因是:
答:酸与纯碱(或小苏打)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25.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原因是? 答: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可溶性醋酸盐。 26.简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答: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迅速地扩散。 36.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氯化铵溶液来替代,这说明浓的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说明:
答:取少量氯化铵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则PH<7,溶液呈酸性。 39、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什么?
答:盛夏,温度较高,氧气的溶解度降低,故水中溶解氧气的量减少。 40、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请你谈谈生活中观察到的保护钢铁制品的两条有效措施。
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生活中保护钢铁生铁的措施有:①保持干燥②涂油③油漆等。
41、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工业上还可以采用向食品袋里充人某种性质不活泼的气体的办法,该气体可能是什么?
答:防止空气进入使食品变质。该气体可能是氮气或稀有气体。 42、一辆满载乘客的汽车的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怎么办? 答:汽车应立即熄火停车,严禁一切烟火,打开门窗通风,疏散乘客。 4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原因是什么?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原因是什么?
答: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瓶内压强降低,CO2溶解度降低,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汽水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CO2溶解度降低,所以会打嗝。
(2)前期填埋的垃圾中易腐败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为沼气,沼气的成分是 甲烷 (填名称)。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
答: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44.安徽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右图是铜陵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 娃娃,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制成,你怎样用化学方法将 这两种四喜娃娃区分开?(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答:在这两种四喜娃娃的底部分别滴上几滴稀硫酸,发生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青铜四喜娃娃,无明显现象的是纯铜四喜娃娃。
45.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小丽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蜇了一下(黄蜂毒液呈碱性),感到非常疼痛,为了减轻小丽同学的疼痛感,可使用生活中常见物质处理,请回答使用什么物质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什么? 答:将食醋涂抹在小丽被黄蜂蜇了的伤口上,从而很快减轻疼痛感,原因是食醋可以中和黄蜂的碱性毒液。
46.用一部分乙醇代替汽油有哪些优点? 答:①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延长其使用寿命,使更多的石油进行综合利用 ②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 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47.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答:①防止金属锈蚀 ②金属回收利用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48.合成纤维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①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②缺点: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差 49.说说使用塑料的是利还是弊? 答:利: a塑料的制造成本较低,而且耐用防水 b塑料容易被制成不同的形状 c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或碱发生反应 弊: a有些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 b大部分塑料不会腐烂,不能被细菌分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c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而石油资源十分有限 50.2005年4月12日凌晨,一辆停放在箭盘山加油站内载有16t浓盐酸的罐体车底部突然发出泄漏,并冒出浓浓白雾,石灰石地面冒出许多气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用水枪对泄漏出来的盐酸进行稀释,并采取其他措施。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
①依据以上叙述写出浓盐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酸的一点化学性质。 ②罐体车不能直接用铁罐装盐酸。请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稀释后的盐酸如果直接流进附近的农田,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请解释原因,并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