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身边的各种媒体进行归类整理为理念展开教学,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中经常会用到多媒体知识,但对于多媒体基础知识的正确含义,可能还不是很明确。如何对多媒体信息归类整理是学生想知道和要求掌握的。学生对多媒体应用的兴趣, 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发展历程;了解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会对身边的媒体归类整理。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多媒体作品带来的乐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多媒体技术在提高交流效率和促进合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乐于被人欣赏与欣赏他人良好习惯;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概念的理解; 2.掌握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3.对身边的媒体归类整理。
教学难点 掌握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对身边的媒体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情境导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教师展示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件,课件内容有动画、视频、音频、文本信息等。从课件内容中你看到了哪些元素 ?你能对这些元素分类吗 ? 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课件内容中元素的组成,提出课题。教师出示课题 ?初识多媒体? 。 学生活动: 通过欣赏课件,让学生探讨课件内容构成的元素的问题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谈到媒体,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通过不同的媒体获悉的,同学们能够通过许多的方式来关注我们的环境,那么大家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没有:我们借助的工具是什么 ?它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同进人多媒体世界,来共同探究多媒体。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 3.布置学习任务二: 阅读教材,理解多媒体各种信息类型特点,让学生结合教师课件分析:一共有几种媒体?分别是什么媒体? 4.布置学习任务三: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奖环境保护的媒体资料并对媒体进行归类整理,以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资料可以用作品的方式呈现 ) 。
学生活动: 1.独立探索 学生通过看教材及教师准备的课件,了解媒体及多媒体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完成任务。 2.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结合教材及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需要学习的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才有利于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点拨。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及有趣的动画的同时解惑,并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教材得出结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 引导和激励各组探究学习,教师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归纳得出结论。 2. 对于多媒体类型中常用的文件格式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媒体信息归类整理。适当点拨 ?博弈舞台 ?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活动: 组内交流,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或组间合作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过程中以身边的媒体为主线,强调不同媒体的信息格式区别及特点,但要注意知识点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活动: 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规划我“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 PowerPoint 的基础知识,首先介绍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然后着重讲解了演示文稿的启动、普通视图下的工作界面以及创建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操作等知识。 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或者学习了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具体的幻灯片,而本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则是按主题要求制作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对资料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由于学生在此阶段形象直观思维还处于主要地位。对于声形并茂的演示文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明确要点和任务。 ◆进一步巩固 PowerPoint 的启动、 PowerPoint 界面组成、创建演示文稿、幻灯片的编辑、添加幻灯片、幻灯片版式、复制幻灯片、删除幻灯片、演示文稿保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设计需要对幻灯片和文字等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 ◆在幻灯片的设计过程中,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视图的切换。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并讲解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 ,使学生明确制作的步骤和要点, 从而为?我爱我 ‘家?’主题作品制作做好铺垫; ◆让学生参与分组、分工、确定主题、制作作品框架等小组活动; ◆对制作 ?我爱我‘家一的框架演示文稿操作的讲解,使学生熟悉快速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常见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演示文稿制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努力在团队中发挥和展示自我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学重点 1.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 2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1.根据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开展小组活动和进行作品规划设计; 2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 3 .作品框架演示文稿的制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设置情境:展示家乡旅游的演示文稿供学生欣赏。 2 .引入课题:在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存在极大兴趣时,导入本节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演示文稿,了解演示文稿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提出问题,引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在进行演示后,可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主题明确的演示文稿引导学生对展示出的演示文稿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必备的条件。然后,开始作品制作的准备活动。 教师指出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 。提出我爱我‘家’的主题,阐释家的含义,发掘主题的内涵和意义,并明确作品制作的其他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制作以此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的框架。在此要求学生脱离上课时所展示的演示文稿的影响。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本节课的作品框架演示文稿的过程分别设置一个个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任务一:如何启动 PowerPoint . 任务二: PowerPoint 的界面组成 任务三:如何创建演示文稿 任务四:如何编辑幻灯片 任务五:如何添加幻灯片 任务六:如何复制幻灯片 任务七:如何删除幻灯片 任务八:如何保存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寻求答案的方法与途径。 ( 一、可以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二、可以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找出答案; 三、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找出答案。 ) 学生活动: 学生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作品框架制作。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对完成的小组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对于可脱离书本方法亦可解决问题的小组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民族中学电子教案 的浓厚兴趣。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组制作演示文稿,搜集整理素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 .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博弈舞台? 中的任务。 2 .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文件夹中。 3 .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1 .记录学习成果及自我评价。 2 .组长评价小组成员。 《装饰我“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示文稿中多媒体对象的插入与设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看法分解细化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装饰我家的目的。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如何搭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框架,及如何使一个演示文稿具有统一风格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如此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仍在很多方面有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来说最直观就是单调、呆板,而这一问题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 加之本节课的内容,如插人声音、影片、 Flash 动画等,对学生又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学在此前提下展开,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片的插入; ◆掌握声音、影片的插入以及如何录制声音; ◆掌握 Flash 动画的插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对象的一般过程;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掌握在美化演示文稿中所使有的方法及其基本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家? 的装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学会乐于被人欣赏与欣赏他人;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