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KL4(3A)
上 部 贯 通 筋 2 22
悬 臂 梁 上 部 上 排 钢 筋 2 22
中 间 支 座 负 筋 ( 上 排 ) 22 2
端 支 座 负 筋 ( 上 排 ) 22 2
悬 臂 梁 上 部 下 排 钢 筋 2 22
中 间 支 座 负 筋 ( 下 排 ) 22 2
端 支 座 负 筋 ( 上 排 ) 22 2
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平面注写方法
截面注写方法
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 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 选一跟梁, 选一跟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 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1 集中标注
1.1.2 原位标注
1.1.2 原位标注
梁平法标注钢筋构造举例
( 梁 净 长 ) 1/3 ( 梁 净 长 ) 1/4 2400 150 6 22 4/2 2 16 10-200(2) A 250 6 22 4/2 6 22 2/4 6900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6 22 4/2 2 20 B C 250 6 22 4/2 7 20 3/4 D 6900 150 250 6 22 4/2 KL4(3A)250*700 2 22 ( 梁 净 长 ) 1/3 8-100/200(2) (梁 净 长 )1/4 ( 梁 净 长 ) 1/3 (梁 净 长 )1/4 ( 梁 净 长 ) 1/3 ( 梁 净 长 ) 1/4
7
>30 二 ≤30 二
8
>30 一 一 >60 一 一 >80
9
≤25 一 一 ≤50 一 一 ≤60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 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 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5、砖混结构按非抗震。
板、墙、壳 环境类 别 一 a 二 b 三 25 30 20 25 35 40 30 35 35 40 30 35 ≤C20 20 C25-C45 15 20 ≥C50 15 20 ≤C20 30 梁 C25-C45 25 30 ≥C50 25 30 ≤C20 30 柱 C25-C45 30 30 ≥C5 0 30 30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ξ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 率(%) ξ d≤25 1.2 50 1.4 100 1.6
平法简介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 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 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 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 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它改变了 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基础知识
锚固: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支
座的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 座的长度, 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长度。
最小锚固长度: 最小锚固长度:la 抗震锚固长度: 抗震锚固长度:laE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梁) 基础(或者基础梁) 是柱子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 特点: 特点: 支座内箍筋连续通 过,基础板同理
谁是谁的支座
梁(或墙)是 或墙) 板的支座
与梁平行的钢 筋不进入梁内
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混凝土现浇梁分类
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梁、柱、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张旭宏
基础知识
钢筋一般表示法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设防烈度 结构体系与类型 6
高度 框架结构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高度(m)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 剪力墙 高度(m)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 框支层框架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 三 框架 框架-核心筒结构 核心筒 筒体结构 内筒 筒中筒结构 外筒 单层厂房结构 铰接排架 三 四 二 三 一 二 一 一 三 二 一 一 二 二 一 一 二 三 二 二 二 一 一 一 四 二 三 二 三 二 二 一 二 一 不应采 用 不应采用 一 一 ≤60 四 三 ≤80 ≤30 四 三 >60 三 三 >80 ≤60 三 二 ≤80 >30 三 ≤30 三 二 >60 二 二 >80 ≤60 二 一 ≤80
梁上部钢筋
2 20( 2跨 下 部 钢 筋 ) 2 16悬 臂 端 下 部 钢 筋 2 22( 1跨 下 部 钢 筋 _上 排 ) 3 20( 3跨 下 部 钢 筋 _上 排 ) 锚固长度 4 22( 1跨 下 部 钢 筋 _下 排 )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梁下部钢筋 4 20( 3跨 下 部 钢 筋 _下 排 )
1.2
柱的平法标注
1.2.2 截面注写方式
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 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 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 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1.2
柱的平法标注
1.2.2 截面注写方式
⑴ 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 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 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柱的纵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 ⑵ 柱的纵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 在大样旁边。 在大样旁边。 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 ⑶ 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 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 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 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 ⑷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 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 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集中标注——通用数值 通用数值 集中标注 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特殊数值 特殊数值 原位标注
施工时, 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1.1 集中标注
梁集中注写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值: 梁集中注写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值: (1)梁编号 ) (2)梁截面尺寸 ) (3)梁箍筋 ) (4)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 )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 (6)梁顶面标高高差(选注值) )梁顶面标高高差(选注值)
基础知识
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有三: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有三:减少砼开 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 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 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 粘结。 粘结。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ll――03G101-1P34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LlE与Ll 与 抗震 LlE=ξLaE 非抗震 Ll=ξLa 注: 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lE与Ll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 2.在任何情况下Ll不得小于300mm。 3.式中ξ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2 截面注写方式
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从不同 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 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 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截面注写方式既可 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1.2
柱的平法标注
1.2.1 列表注写方式 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 在柱平面布置图上, 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 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 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 ),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 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 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 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 情况)与配筋数值, 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 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 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 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
平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