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及 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姓名:李晓红 学号: 201121070223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 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 足公共需 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 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面。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 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 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 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 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 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以下我将对我国 1998年 ――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 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 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勺相关数据
r年份 财政支出数噩(尼元} GDP (亿云) 财政表出增七率 GDPig长率 1998 10793. 18 84402. 3 「13167.67 89677- 1 22. 135S G. 2E
算 「15386. 5 99214. 6 20. 463& ID. 64%
2001 13902. 58 109S55. 2 IE. 5S55 10. 52K P 2002 22OE3. 15 120332. 7 16. 6735 2003 24649. 95 135822. 3 1 L-TfiSS 12, 87% 2QD4 28486. 89 159878. 3 15. E756 IT. 71W 2005 33930.28 184937.4 10. 1 15S 15. 67% 1 2006 40422. 73 216314. 2007 49781. 35 205810. 3 23. LESS 22. S8S5 2006 625S2. 66 314345. 4 25. IS. 1595 2005 762S9. 93 340302. S 21. 8・ 55% 2010 89874.16 401512. S 1T・79% IT. 78% 「109247. 79 472881.6 21. 5^55 17. 7795
2D12 125712. 00 5193Z2. 00 L6.OTJ6 9. 32%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 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 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 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 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
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 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 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 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 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 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 1998—— 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
财以支岀增长率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仔细看来,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03年的增长率最低,到2004年开始上升, 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但是,增长率始终没有低于 10%, 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8—— 201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岀壇圧弾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持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之比,该系数若 大于1,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增长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 年,该系数是最大值,超过了 3.5,此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至V 2004年达到最低 值,其值低于1,之后缓慢上升,在2009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10年相对于2009 年而言,下降幅度大,但是之后又出现了逐渐上升的态势。
1998—— 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财吹犬出増长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 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 的比
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指标始终大于 10%,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 GDP 增长额的比例始终是较大的。从 1999 年到 2004年是处于下降的,自 2005 年开
始,则是缓慢上升,并在 2009年达到最高,高过 50%,说明 GDP 增长的一 半用于财政支出, 2010年出现大幅度下降,之后又是上升的态势。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一个波动态势, 但是,增长 的年份多于下降的年份, 并且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 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财政收入的绝对增长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 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 4681.22亿元、5 252.82亿元、7 110.91亿元,
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 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万亿元以上。从增长率看, 虽然在
不同年份存在波动,但财政收入增长率呈加速上升趋势,其中 2007 年名 义增长率从 2006年的 22.47%提高到 32.36%,提升近 10个百分点,实际增长率 从 2006 年的
18.62%提高到 26.08%,此后,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不断上升。这 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需求能力 根据瓦格纳等人的研究,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 从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来看,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的迅速增加,并没有伴随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相应提高,相反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初期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但这 并不意味着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完全失效, 经济发展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无 任何解释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 是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这 与瓦格纳所观察的样本国的初始状态并不相同。自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 调动了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 尤其是私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 使得整个经济社 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理所应当,整个社会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国家、政府满足这些需求。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由完全经济经济体制的庞大政府逐步向市场 经济体制要求的补充性政府的转变之后,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管理的集 中化以及劳动分工的专门化,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 化,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公共部门 活动的加强。 可以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 活动的合理扩张是必然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这些都必然引致财 政支出的进一步 扩张。
(三) 城镇化的推动 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张,这种需求包括数量需求和 质量需求,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时候人们对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比较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明显小于城市公共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国 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引致城市的拥挤和较强的外部 性,从而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对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需求弹性 较大的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致更多的财政支出。 (四) 行政管理体制因素 政府部门的特有性质决定了其天生具有不断扩大支出的需求, 政府具有有一 定的垄断性、官僚性以及非市场性,政府的各项行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容易 扩大支出而难以精简收缩;此外政府体制仍沿用传统的科层结构的官僚体制,层 次分明,规章制度严格,很难引入竞争机制,效率的低下必然会引致支出的膨胀。 此外,政府机构具有膨胀性,无论政府工作增加与否,或根本没有任何工作, 政府机构人员数总是按同一速度增加。中国行政管理机构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 “双膨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机构的扩大必将更多地占用资源, 而且导致 政府运行成本增加,同时膨胀的机构本身容易产生低效率, 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 的财力支撑。 第三,政府机关公务员有扩大支出的动机。 政府机关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的追 求,或者是出于享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的目的, 或者是出于追求政绩,都会在不 同程度上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第四,政府层级过多也导致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我国政府多达五级,政府层 级每增加一级,必然增加相应的行政管理经费,同时层级过多,必然增加交易费 用,并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难以完全对应, 即增加公 共产品提供成本,又导致支出效率的低下,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的相应扩张。 (五)预算管理方式 我国过去一直实行增量预算, 即预算年度财政支出在上年财政支出基础上做 出一定的调整, 一般是增加一定的比例, 这种预算方式, 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逐 年增加。虽然,经过多次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我国也尝试零基预算,但是基本流 于形式,实际预算中仍主要遵从增量预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