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
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
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
迁。
1994年,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本改变了原来
地区分割、价格各异的分散市场格局,使外汇资源得以在全国范围内
进行分配,同时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中国的外汇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
以具备真实有效的商业背景为基础,以外汇管理开放程度为交易自由
度的限度;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会员通过现场或
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
合成交;价格形成采用订单驱动机制,银行间外汇市场产生的加权平
均汇率,经人民银行公布成为商业银行制定对客户结售汇挂牌汇价的
基准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T+1”和集中清算方式,由交易中心
统一为会员办理成交后的本币与外币资金清算交割。10年来,中国
外汇市场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对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的
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目前外汇市场发展尚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不充分,突出表现在:
(1)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主体单一,截至2003年末,中国
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共345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其中占96.23%,非
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很少;交易过于集中。四大国
有银行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市场交易的95%以上。交易品种较少,交
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其中美元
交易占98%,除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
远期交易外,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均未进行;市场交易
规模较小,2003年我国外汇交易量约为7100亿美元,占中国8500
多亿美元贸易总量的84%,而全球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约为1.2
万亿美元(据BIS2001年统计),为全球全年贸易总量的1/10,全年
的交易量则相当于贸易总量的25倍。
(2)市场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市场应具备三大功能:价格
发现、资源配置和避险服务。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承
担了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责任,人民币汇率波幅收窄,基本维持在
8.2770元人民币/美元左右,长期稳定,汇率缺乏灵活性;银行与客
户间及银行间的交易行为仍受到较多管制,经常项目下交易须符合真
实性要求,资本项目下交易须经过一定形式的审批,银行和客户还不
能完全按自身的意愿自由买卖外汇,外汇供求有一定的扭曲,资源配
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外汇市场所提供的避险产品匮乏,企业规避风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险的要求不能充分得到满足;同时一些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避险需求
不强烈。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市场的微观基础不健全。企业
及投资者是活跃市场、发展市场的基础,但目前中国现代化的企业和
专业化的投资者不足,相当部分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未能完全市
场化,自我约束机制薄弱,风险的意识不强,对汇率波动的承受能力
有限,对市场创新的要求也不强烈。(2)制度的约束。如:强制结售
汇制度、实需交易原则、资本交易的管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
供求,交易集中于商业用途,金融和资本性交易较少,而在国际外汇
市场金融性交易占70%,因而我们的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不够活
跃。(3)汇率、利率、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汇市场的发展至关重
要。汇率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市场功能的作用,固定的汇率隐含着政府
担保,弱化了产品创新的需求和动力,非市场化的利率不能给出外汇
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限制了复杂产品的设计和推广,金融机构风险
管理水平则直接决定了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而这必须通过加快金融
体系改革来实现。(4)外汇市场自身运行机制也有待于完善。如交易
模式的单一、清算风险的集中、市场管理的行政化,市场信息的全面
及时公开及制度化不足等都对不利于外汇市场的发展。
其次,关于发展和完善中国外汇市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