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完)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完)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以及希腊的古典文化。

这节课呢,我们要学习继古代希腊文明之后又一个崛起于地中海区域的古代文明——古代罗马。

人们常常用“辉煌”这个词来形容古代希腊,而用“伟大”一次来形容古代罗马。

罗马的伟大在于哪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过程:我们知道雅典是因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得名的,那罗马城的名字是由何而来呢?相传有这样一个传说:罗马建城:我们先来看一幅座青铜像。

这座青铜雕像叫《母狼》,高85厘米,创作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现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是罗马市的象征。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只母狼正在用它的乳汁喂养着两个孩子)。

因为这两个小孩中,其中一个叫罗穆洛斯,相传就是他建立了罗马城。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传到努米托耳的国王的时候,他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强行将他的女儿送去神庙做女祭司。

但他的女儿为战神马尔斯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洛斯和勒莫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洛斯杀死了勒莫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因此他也成为了罗马城的第一位统治者。

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这是最初的罗马城,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城面积非常小,只是亚平宁半岛上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邦,但是到了公元两世纪时,它的地域范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出,此时,它东起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那么,究竟为什么罗马会从当初的一个小邦,发展为如此的庞大帝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慢慢探索。

发展历程总括:⏹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509年,被称作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代”。

为什么叫“王政时代”呢,因为据说罗穆洛斯建立罗马城称“王”后,前后又有6个王相继执政。

这是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

到第7个王塔克文的时候,由于他的暴政,使罗马人民忍无可忍,最后在前509年的时候把他驱逐出了罗马,意味着“王政时代”的结束。

王政时代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共和时代:重点从公元前509年开始,罗马城邦开始实行共和制度,罗马进入了将近500年的共和时代,实际上是贵族掌权的寡头政治。

我们独裁所用的“独裁”就是来源于这个时候象征国家最高权威的“法西斯”。

这是罗马执政官用的12名肩扛权标的扈从——一束用红带捆扎的笞棒。

一.贵族寡头政治: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两名、贵族出身、选举产生任期一年,设有两名。

二.元老院:最高决策机构、资深贵族和退任执政官组成、掌握统治实权三.公民大会: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无实权罗马共和制打上了贵族政治的鲜明烙印。

在这一时期罗马共和国的发展主要有两条平行线索:一:内部表现为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过程;二、外部则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罗马逐渐政府意大利,并确立了罗马人对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条线索:内部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初期开始,罗马平民为了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斗争原因:早在王政时代,罗马平民就被剥夺了分享公地的权利,他们替罗马服役出征,流血流汗,罗马疆土日渐扩大,但夺得的大片土地却落入贵族之手,平民照旧被排除在土地之外。

频繁的对外战争,许多平民沦为了奴隶,身处窘境。

起初,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寡头政治。

贵族控制着实权,虽然平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但提交的议案却需要贵族掌权者进行表决,因而没有实权。

在公元前5世纪,平民趁对外战争的时机先后发动了三次撤离运动,导致兵力不足,田地荒芜,给贵族沉重的打击。

同时也使他们争取到了一些权利,P34页。

第二条线索:对外不断扩张,它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其次确立了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征服意大利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起,罗马开始了它的军事征服,罗马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就是意大利。

通过一系列战争,罗马逐步征服中部意大利和南部意大利,最终控制了整个意大利,成为霸主。

征服地中海地区:罗马在控制了意大利之后,从公元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

西部:很自然地将目光转移到了盛产粮食、并在地中海地区居于重要地位的西西里岛。

当时占有该岛的是迦太基人。

经过与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争夺了西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罗马的势力扩及于西班牙全境。

中部:罗马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征服地中海中部地区。

这个地区的主要对手是几个希腊化的国家,有占据巴尔干的马其顿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西亚的塞琉西王国。

罗马利用他们之间的彼此纷争、日渐衰微之机,频频出击,以某各个击破。

通过马其顿战争罗马控制了巴尔干地区,征服希腊;叙利亚战争则使罗马开始涉足西亚地区。

至此,罗马已由早先亚平宁半岛台伯河畔不起眼的小邦,进而扩展为一个由众多海外行省构成、疆域广袤的地中海强国。

我们了解了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那我们来分析这样两个问题:罗马对外扩张的原因: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罗马要对外军事扩张呢?同样都是出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希腊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呢?我们说希腊之所以形成众多城邦,其主要原因归根于地理环境因素,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首先,让我们从地理因素上进行分析。

山脉:意大利境内主要只有有亚平宁山,且地势不高,它上下贯通,较易形成统一的格局。

希腊境内多山,而意大利境内主要只有有亚平宁山,且地势不高,没有像希腊那样山地纵横交错,被割裂成很多狭隘地区,不利于形成统一的政权。

岛屿: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岛屿和海岸线,希腊多岛屿,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意大利周围虽然三面环海,东为亚得利亚海,南为爱奥尼亚海,西为第勒尼安海,均与地中海相接。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岛屿并不多,主要有南部的西西里岛和西部的撒丁岛和科西嘉岛,而且海岸线比较平直,因此它的航海事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天然条件与希腊比颇为逊色。

其他因素:生产方式实行奴隶制度,奴隶是主要生产劳动者,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使平民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

因此奴隶的来源面临枯竭。

因此,为了获得土地和奴隶,平民与贵族共同具有对外扩张、抢夺土地的动机,罗马人上下一致,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罗马扩张胜利的原因:那么我们现在来想一下,为什么罗马小小的城邦,在历经200多年的连续征战后,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曾经和他不相上下或是比他强大的敌手,最终称霸地中海呢?①战争获胜的首要因素当然是军事实力。

罗马拥有着优越的军事组织。

而且它的军事组织十分严密,技术装备比较完善,讲究各种战术阵法。

其中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

我们来看下:攻城塔龟甲阵,四周都用盾牌顶着,围成一圈,看起来就像一个龟壳,因此叫做龟甲阵,这种战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近距离接触敌人,抵挡敌人的进攻.以前战争攻城的方式一般是搭梯子,沿梯子而上,进入城中,但是这种方式的弱点就是非常容易被在围城上的敌人打下来.而这种攻城塔是指建造一座塔,士兵们预先站在这座塔上,要攻打的时候,就由底下的士兵把塔推到城墙边,到达的时候,塔的闸门就开了,然后士兵们就蜂拥而入.这种方式就比较容易取胜.同时,罗马军队更是以军纪极严而闻名,统帅的号令高于一切,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

若军团发生临阵逃脱,便实行有名的“十一抽杀率’”。

有人知道什么叫十一抽杀率吗?一名罗马青年若犯大错也经常最不致死,而在军队中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及同性恋都是死刑。

而其中最恐怖的便是“什一抽杀法”。

罗马军法中规定战场逃跑的人要被判死刑,而执行的时候长官仅仅拿武器轻轻碰一下示意,然后所有其他士兵随意对此人加以任何凌虐及屠杀,其死状惨不忍睹。

而如果一个团队集体逃跑则所有人抽签,十签中有一死签。

抽中者按前面所说的加以惩罚。

由于这种利法使得士兵不敢逃跑,所以即使兵力少于对手的时候罗马士兵也会拼死而战直到全部战死。

此外:这与罗马实习灵活有效的外交政策和政治谋略有关。

在战争中,他们善于把握政治时机,充分利用敌手之间的利害冲突,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同时,在占领地,他们又采取不同的措施分而治之。

由于被征服者地位不同,这就不利于他们联合来反抗罗马,因此,罗马的节节胜利。

帝国时代:随着罗马统治版图的扩大,区域内的民族和人口增多,奴隶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内各种矛盾开始也日益复杂起来。

到共和国晚期,国内矛盾丛生,既有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平民和贵族的对立,又有罗马征服者和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对立,还有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之争,以往那种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体制就越来越难以应对这种局面了。

同时,由于战争的需要,罗马军团由平民的军队变为职业军队,士兵们由效忠国家转向效忠指挥官,这就使得军事强人政治出现,出现了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最终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位军事强人——尤利乌斯·凯撒。

他是罗马国家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

凯撒出身于名门望族,富于文韬武略。

在政治上,通过对平民慷慨施舍,赢得声誉。

公元前60年,凯撒于庞培、克拉苏组成“前三头同盟”。

凯撒在前52年,征服了山北高卢,彻底收服高卢全境。

这一举动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的个人威望大大得到了提升;随后战胜对手庞培,扶持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平定了埃及。

公元前45年,他集大权舆一身,获得了终身独裁官、“祖国之父”等多个头衔和称号,建立起独裁统治。

但是好景不长,凯撒的独裁统治,引起了元老院的猜忌和愤恨,公元前44年在元老院议事厅被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部的权力之争再次掀起,这时又有一个人崛起了,那就是作为凯撒养子的屋大维。

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政治遗产,战胜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到前27年,罗马共和制终于衰亡,罗马进入新的时期——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战争政敌后,在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屋大维在事实上建立了个人独裁,标志着罗马正式进入了帝国时代。

屋大维:他本人也被神化,罗马广场还矗立起了他的黄金雕像,上面的铭文是:“他恢复了陆地上和海上长期以来被破坏的和平。

”但是,屋大维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自称“第一公民”、“首席元老”,表面上维持着共和国的框架与形式。

这种政治被称作是“元首政治”。

元首政治的基本特点:①国家机构的原有职能或被削弱(如元老院),或名存实亡(如公民大会),一些重要的职位为元首长期占有。

②元首享有军队中最高元帅的称号,成为驾驭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可见当时屋大维是吸取了凯撒的教训,属于比较低调,不让自己锋芒毕露,引起嫉妒。

这也是他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