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有感
12月15日,在北蔡中学听两位老师同课异构。
感觉到很符合本次同课异构的主题:抓住教学主旨,落实思想方法。
两位老师都很好的落实了以学定教,激活历史的主题。
两位老师对于主旨的把握非常的精到,尽管他们的陈述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张弛有度,而且课堂上精准的判断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两位老师的共性在于:其教学的逻辑性很强,尤其是徐小刚老师,尽管不是在自己熟悉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执导,但是徐老师用大量的材料引导出罗斯福新政,尤其是开场的那段视频,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
而两位老师的落脚点都在“新政,新在哪里”这上面,所以抓住了本课的主旨,提升了本课的立意。
两位老师执教的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徐老师注重对传统的方法的继承。
注重对知识内在结构的梳理,思维比较缜密,逻辑性比较强,理性思维。
徐老师的课中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罗斯福的新政,新在何处。
并且既有文字资料也有视频资料同时也有规范的板书梳理,几乎在每段史料之后,徐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分析问题,这也是体现了史学方法“史由证来”。
所以看徐老师的提纲,材料罗列的比较清晰。
其次,听王老师的课真的是种享受,王老师的课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这点我想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王老师课堂上风趣幽默,善于讲解,能够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而且王老师对于落实本课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主旨独具匠心,从复旦大学李宏图老师的一文中勾画了“自由”这一点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所以颇具有新意。
一节课下来大量的资料引用,既有新的视角,又有理论依据,做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听课,更深刻领悟如何突出课程主旨。
如何体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学校王瀛智
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