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试题库建设的认识和做法《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获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其子课题的《师专古代汉语试题库》在学校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也取得成功,被列为省级题库。
我作为主编,经历了该题库编制的全过程。
下面我想谈一谈对试题库建设的认识以及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做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试题库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考教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实行标准化考试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邓小平)最近,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明确指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等学校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重大作用。
"《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教学课题的胜利完成,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利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命题方式的重要改革,是实现由传统人工命题到采用计算机随机命题的根本性转变。
这种命题方式的特点是:由命题人提出命题原则,由计算机根据命题原则组卷。
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命题组卷的速度,而且克服了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命题组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测试在保证考试纪律的前提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现代化的考试方法、考试手段,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课题组推出的师专试题库系列软件,必将在提高全国师专系统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我国,随着"科教兴?quot;伟大战略的确定,必将迎来人民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辉煌时代,教育工作者将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其中考务工作占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把这一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就会腾出大量的人手,集中精力用于教学工作。
因此考教分离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由于考教不分,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学实际的情况是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只有实行考教分离,才能保证考试对教学实际进行测量的客观公正性。
用计算机去完成命题、组卷、阅卷、分数登记、统计、试卷分析等各项繁具琐细的工作,会做得快捷、准确,而其先决条件就是有一套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试题库系统。
有了这样的试题库系统,考试部门可以用它生成适应各种考试目的的试卷,客观、准确、全面地测量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可以生成用于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的试卷,对各教学单位进行各种教学情况的比较,提出教学指导意见。
试题库建设是考教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必要条件。
标准化考试是未来考试的趋势。
如我国的高考制度,已经基本完成从传统式考试到标准化考试的转变,学校考试也必将完成这一转变。
随着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运用,标准化考试应运而生。
这种考试大量地采用客观性试题,具有题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试卷的难度、效度、信度、区分度可以人为地控制,从而使试卷达到最佳标准。
在阅卷上可以采用计算机阅卷,而且可以把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因此各次、各科、各单位和考试结果都可以进行比较,同时具有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
因此标准化考试一出现就得到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在世界许多国家迅速普及。
而在实施标准化考试过程中,建立试题库系统是基础性的工程。
试题库把各种内容的试题按一定的次序贮存在题库中,每道题都有其属性标志,这样便可以按要求根据试题的属性加以调配,做到命题标准化、施测标准化、评分计分标准化、分数解释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的实施,有赖于标准化试题库系统的建立,没有试题库,标准化考试是无法进行的。
试题建设也是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对课程建设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下面我想结合编制古代汉语试题库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古代汉语试题库内容的确定,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因此结合教学实际反复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就成为试题编制的首要工作。
建立古代河锸蕴饪獾闹饕菔枪医涛浞⒌氖ψü糯河锝萄Т蟾伲保实奔右匝由旌屠┱梗慰剂俗坪捅究圃盒=淌藿萄Т蟾佟⒆匝Э际灾形淖ㄒ倒糯河锏慕萄Т蟾伲樟似渲胁糠帜谌荨?br> 知识教学原65学时,增加18学时,共83学时;文选教学原37学时,增加20学时,共57学时;合计140学时。
以此为据编制的古代汉语试题库,大致可以满足中文专业二、三年制专科以及中学教师培训专科、本科《古代汉语》测试需要。
1997年国家教委颁发师专古代汉语教学计划,我们所确定的内容与之完全相符。
教学大纲确定后,然后据以选择教材,并把大纲内容分解为知识点,按"章节"、"知识点与能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与中学教学的关系"五个方面编制《古代汉语知识结构与教学目标》大表,作为试题库编写的提纲。
然后根据章节内容特点、所需课时、知识点的多少,拟定每章节的试题量。
古代汉语试题库确定120个知识点,初稿2800多道试题,经过筛选后计有2100多道。
其次,开展古代汉语考试研究,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转化为考试内容,就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进行了研讨。
下面列举我们编制的古代汉语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一)考试性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古代汉语考试一般是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试一般是阶段性测验,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目的是通过测试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情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终结性考试是在课程结束后所举行的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关于知识和能力的最低要求,评定成绩,决定学生升、留级。
形成性考试、终结性考试都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即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考试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要求为合格来解释考试分数。
终结性考试又是常模参照性考试。
结合师专的教学实际,试卷的难度定为,考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成绩优秀和不及格者各占10%左右。
但是试卷难度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时会偏离拟定难度。
如果试卷难度大幅度偏离拟定难度,应把考生的得分换算为标准成绩。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古代汉语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二年制师专中文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一部分是为适应中学教师培训(专科及本科)结业考试的需要而增加的内容。
后者分别属于某个章节,并且在试题难度上予以区别,使试题满足不同层次的考试需要。
古代汉语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古代汉语的语言分析能力、阅读古文的能力、标点翻译能力、处理中学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按章节划分为绪论、汉字、音韵、词汇、语法、工具书、文言文的标点与翻译等部分。
考试要求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正确分析和综合运用,大致与《古代汉语认知目标类体系》中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五个层次相对应。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古代汉语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专科生为120分钟,中学教师培训本科为150分钟。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是非题、填空题、问答题、标点题、翻译题七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采用机器阅卷,答案要求写在答案页,其他题的答案写在试题页指定的位置。
七种题型中,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是非题、填空题属客观性试题,占总题分的60%,其他三种占40%,单选、多选、填空题、标点题、翻译题是各种考试必须采用的题型。
按章节内容划分,其比例如下:文字12分;音韵7分;词汇18分;语法25分;工具书等8分;标点、翻译30分。
试题难度划分为四等:一等难(占15%)二等较难(占30%)三等较易(占45%)四等易(占10%)其比例为:一等 15%;二等 30%;三等 45%;四等 10%;试卷难度:第三,开展试题属性的研究,按标准化试题库的要求,恰当确定每道题的属性(试题的属性主要是指难度、区分度、认知层次、题型等)。
试题库的建立是以教育统计理论为依据的。
教育测量把学生所达到的教育目的程度用分数加以量化,用以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
根据教育统计理论,测试的分数是一种随机变量,应该服从正态分布,即成绩优秀及不及格者各占10%,60分至89分者为80%。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测试的平均分应在75分左右,标准差应为11分左右。
试卷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试卷的难度(P),试卷的难度决定于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难度,合理搭配难题、易题,以满足试卷难度在左右的要求。
我们在编写试题时,把试题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它们的比例分别为:15%、30%、45%、10%,试题的难度由编者根据经验拟定,待以后根据统考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加以修正。
每道试题除了要有难度指标外,还必须有区分度指标。
这样才能满足各种考试对试卷的要求。
古代汉语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最低教学要求。
有时也用于考察或比较某些班级各自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有时用于选拔部分优秀生。
不同目的的考试对试卷的区分度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试题库中试题的区分度有合理的分布。
区分度是标明试题区分性能的指标。
本题库把区分度划分为三级:区分度小占30%;区分度中占40%;区分度大占30%教学内容属于知识,认知层次属于能力,二者应有合理的搭配,具体表达为一个二维正交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对某些知识的能力层次,给以适当的权重(题分),具体体现教学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编写试题时根据这个细目表确定题型和试题的认知层次。
使各题型在各章节中合理分配。
古代汉语课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带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年制师专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古代书面语言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并能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进一步把认知层次分解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等,分别用A、B、C、D、E代表:编号层次含义A 识记能正确回忆所学过的古代汉语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基本常识等知识,它反映记忆与简单的模仿能力,是最低的认知层次。
B 理解能初步领会所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对古代汉语的词语、短句能准确地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词语和短句,并能解释其意义,判断其属性,它反映较低层次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