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糖代谢[31页]
3.乙酰CoA的氧化 --三羧酸循环
(四)TCA循环总结
1.2次脱羧作用生成2分子CO2; 2.ATP的生成:12个
(1)氧化磷酸化:
4次 3个NADH 呼吸链 3*3 11个
脱氢 1个FADH
1*2 ATP
(2)底物磷酸化:1 ATP ;
3 .每一轮循环彻底降解一分子乙酰辅酶A。 —— 是糖、脂、氨基酸在体内高效产能的共同途径 也是上述物质在体内互相转变的代谢枢纽
胞液
无氧或缺 氧 糖原、葡 萄糖→乳 酸 1 mol 葡 萄 糖净生成 2molATP
6-磷酸果 糖激-1,己 糖激酶,丙 酮酸激酶 迅速供能
线粒体 有氧 糖原、葡萄糖→H2O+CO2
1mol葡萄糖净生成36~38molATP
糖酵解关键酶加上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 氢酶复合体 机体产能的主要方式
背景:
• 人初到高原,高原大气压低,易 缺氧;
• 剧烈的运动后,常会感觉肌肉酸 痛,这是乳酸积累的结果。
结论: ➢在缺氧或无氧的情况下,能量 来源靠糖的无氧分解提供。
G
无 O2
胞液
2乳 酸
海拔 5000米
(一)糖无氧分解的含义
• 1葡萄糖(糖原)
糖无氧分解 也称为糖酵 解。
2丙酮酸 +22乳H 酸
产生的NADH的去向不同。 第二阶段
✓2个NADH是在细胞液 中生成的,必须进入线粒 体内才能氧化。
第三阶段
➢ NADH进入线粒体有两种穿梭机制:
2NADH
骨骼肌 脑组织
呼吸链
2FADH2
2*2个ATP
细胞液
线粒体
磷酸甘油穿梭
2NADH 肝、肾、心
呼吸链
2NADH
2*3个ATP
细胞液
线粒体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COOH C=O + CoA-SH
丙酮酸脱氢酶系
CH3 CO SCoA + CO2
CH3
NAD+ NADH+H+
丙酮➢酸丙酮酸脱辅氢酶酶A 系包括3种酶和6种辅助因子乙酰(辅TP酶PA、FAD、 NAD、CoA、镁离子和硫辛酸),VB1缺乏时,丙酮酸氧 化脱羧受阻,影响糖的氧化分解,引发多发性神经炎, 即“脚气病。
三、磷酸戊糖途径
•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是生物体内糖分解的主要途 径,但非唯一途径;
• 当用碘乙酸或氟化钠抑制糖酵解途径时,呼吸 作用仍然能消耗葡萄糖,说明在生物体中还有 一条葡萄糖分解的途径,这条途径的中间产物 中有5-磷酸核酮糖,所以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 存在于肝脏、脂肪、红细胞、骨髓等组织中。
(一)磷酸戊糖途经反应过程
运输到各组织利用。
3、粘多糖类 有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是人体真皮组织的成分之一。存在于动物结缔组织、 关节液和眼的玻璃体液中。
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
二、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2、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 3、提供碳源; 4、参与构成组织细胞; 5、其他:戊糖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多糖可用于
二、糖的有氧分解
(一)概念---在有氧情况下, 葡萄糖彻底氧 化成二氧化碳 和水,并释放 大量能量的过 程。
第一阶段
胞
第二阶段
液
(二)反应部位:
线粒体
第三阶段
CO2 +H2O
(三)反应过程
1.第一阶段: •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一阶段 • 与糖酵解反应过程基本
相同。 • 只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
G
6-P-F
3-P-甘油醛
6-P- G
G6PD
NADPH
5-P-R
丙酮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糖能溶于水,多有甜味。 • 多糖:多个单糖分子缩合,没有甜味,重要的有淀粉、
糖原和纤维素。
自然界存在的几种重要多糖
1、淀粉 • 淀粉是植物贮存的养料,如谷物、豆类、马铃薯、薯类。 • 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2、糖原 • 糖原是动物细胞内贮存的多糖,分为肝糖原、肌糖原; • 肌糖原为肌肉收缩所需的能源,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免疫、消化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糖代谢概况
糖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无氧氧化 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经 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 糖异生
血糖和糖原 血糖 — 糖在体内的利用、运输形式 糖原 — 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磷酸核糖 +
磷酸戊糖 途径
葡萄糖
有氧
酵解途径
丙酮酸
NADPH+H+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无氧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H2O+CO2 ATP
乳酸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分子中蕴藏着 的化学能的过程。
• 无氧分解、有乳酸
葡萄糖→丙酮 酸→乙酰辅酶
A →水,CO2
6-P-葡萄糖→ 3-P甘油醛 +
6-P果糖
一、糖的无氧分解
(五)有氧分解总能量计算
1、从葡萄糖到丙酮酸:
净剩2个ATP和2个NADH: 2+4=6个或2+6=8个 2.从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
•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发生脱氢、脱羧反应:
2NADH
2*3=6个ATP
3.乙酰CoA的氧化 --三羧酸循环
(1)氧化磷酸化:11个 (2)底物磷酸化:1个
12个*2=24
脱羧
乙醛 氧化
还原
乙醇
乙酸
发酵 制醋
发酵 制酒
(三)糖酵解的特点
➢ 无氧生成ATP,供机体需要能量; ➢ 糖未彻底分解,终产物是乳酸,释放能量不多; ➢ 反应在胞浆进行;
(四)糖酵解的意义 1.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 2.某些组织细胞如红细胞 ,能量全部由糖酵解供应 。 3.为体内其它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共产生:
葡萄糖-----丙酮酸:
6(8)个ATP
丙酮酸-----乙酰辅酶A: 6个ATP
乙酰辅酶A---CO2 +H2O: 24个ATP 总计 36(38)个ATP
糖代谢概况
比较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主要特点
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反应部 位 需氧条 件 底物、 产物 产能
关键酶
生理意 义
第7章 糖代谢
• 糖的分解代谢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糖的异生作用 • 血糖及血糖的调节
第一节 概述
• 动植物体中普遍存在; • 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及糖原; • 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 • 糖在体内常与蛋白质、脂类结合成复合糖存在。
葡萄糖结构不同写法
一、糖的分类
• 单糖:核糖、葡萄糖、果糖 • 寡糖:2--6个单糖分子缩合成的,蔗糖、麦芽糖。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