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劳动关系概述
五、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律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背景 政策背景 合作 冲突 力量 权力 社会文化 背景
经济背景 员工 及 工会 管 理 方
法律制度 背景
劳动关系概念示意图
第二节 劳动关系理论
引导案例 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 劳资纠纷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该案例,请你谈谈: • 针对双方意见的分歧,你倾向于哪一方?为什么? • 这种双方的意见分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4、权 力
权力是指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 在劳动关系中,权力主要集中在管理方,主 要表现在:指挥与安排权力、影响员工行为 和表现权力(激励、考核)、决策权力。 管理方的权力必须表现为合法的或符合一定 规则和公平的,否则会受到控制。
三、劳动关系的性质
1、平等性 、
主要表现为双方权利义务的表面上的平等。 ① 双方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 ② 履行劳动合同时,双方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 义务,发生劳动争议时法律地位平等。
第一次作业
请认真学习下面讲到的五个学派,并请你用 1000字以上的篇幅谈谈你更赞同哪个学派的 观点?为什么?(答案无对错,要求自圆其 说) 交作业时间:4月15日或在此之前。 提交至网络平台
(一)、新保守派
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上由保守 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的最佳途 径。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资源配置 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劳动生产率高的员工会 获得相应的较高的工资报酬。
(5)政 府
“布什威胁将插手美国航空公司的劳资纠纷” 布什威胁将插手美国航空公司的劳资纠纷”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 响劳动关系;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干预等手段 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身份直接参与和影 响劳动关系。
二、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理论的不同学派
• 新保守派; • 管理主义学派; • 正统多元论学派; •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 激进派 相似之处:承认利益差异
各学派的不同之处
(1)目标和利益的差异重要程度的认识; (2)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意 见; (3)对力量的分布和冲突的作用,尤其是冲突在 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和员工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 方是否存在明显的劣势这两个问题上有明显分歧; (4)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 方面。
劳动关系既是经济关系,又是社会关系。 劳动者以其符合管理方需要的工作能力从事 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同时,劳动力作为一 种特殊商品,具有人身和社会属性,在获取 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从工作中获得作为人 所拥有的体面、尊严和满足。
1、合作 、 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遵 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这些制度与规则是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以正 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 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 利义务。
(3)管理方
管理方一般是指,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 管理方 的所有权且在用人单位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 权力的人或团体。 管理方是等级制的 等级制的,权力在管理方的分布是 等级制的 不均衡的,他多集中于管理方的上层,决策 权力逐级递减。 权力逐级递减
(4)雇主协会
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 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 与管理方的关系中。 主要任务是通过工会或者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 判、劳动争议或政治、选举立法活动间接影 响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 度。 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 的能够影响雇主行为的程度,主要有: 1. 退出力量:员工退出所带来的额外招聘、培 训等成本。 2. 罢工力量:罢工带来的损失程度 3. 岗位力量:员工的怠工和缺勤率所带来的生 产成本增加。
管理方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管理 方对寻找工作的人的需求,反映工作的相对 稀缺程度。 关系力量:是指一旦员工处于雇佣关系之后, 管理方所能控制员工表现的程度。 与员工的三大关系力量相对应,管理方也有 退出、停工和岗位力量。
2、不平等性
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成为隶属于用人单 位的成员,双方形成指挥和服从的管理关系。 在市场经济国家,经常存在失业现象,使得 管理者的劳动力市场力量偏大。 双方在力量上得不均衡性、实际权利的不对 等,已是明显的事实,管理方往往占有更多 的优势和主动地位。
羊城晚报2008年10月7日报道 年 月 日报道 羊城晚报 日前,本报接到报料称广东东莞某服装有限 公司的一名怀孕女工被保安殴打险些流产。 报料人告诉记者,9月4日下午,一名怀孕女 工被保安踢打腹部,导致下体出血,腹中胎 儿险些不保。事后,厂方并没有送该女工去 医院,反而火速将她开除,理由是她“殴打 保安、严重违纪”。
(1)员工
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 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员工的范围相当广泛。 从产业部门上看,员工的范畴包括第二产业 和第三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尤其是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民一般不属 于员工的范畴。 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2)员工团体
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 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 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工会的主要目标是代表并为其成员争取利益 和价值。在我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工会是 员工团体的最主要的形式。
(二)管理主义学派
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 管理专家组成。 有助于实现员工对就业组织的认同感的管理 模式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佳途径。 员工的利益同管理方的利益是基本上一致的, 冲突的原因在于员工认识到自身处于管理权 力的从属地位,即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是员 工不满的根源。
管理主义学派
第一章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三、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四、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五、劳动关系的历史与制度背景
案例: “民工荒”是恶劣劳动关系的苦果吗?
从2004年3月份开始,广东省制鞋、玩具和制衣等 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感到普通工人尤其是女工缺 乏。7~8月份开始达到高峰,媒体称之为“民工 荒”。 2010年2月,东莞市最大的人才市场——智通人才 举行节后首场招聘会,200余家企业进场招聘,提 供岗位4000多个,吸引了2000余人进场求职。智通 人才招聘部经理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由于缺工 严重,今年东莞的企业招工都比去年“起”得早。 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春节后推迟开工, 该市场首场招聘会,也不得不推迟到正月初十举行。 今年,东莞不少企业正月初六就早始“抢人”。
四、劳动关系的类型
•根据管理方和劳动者双方力量的对比及政府政 策、法律等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劳动关系分 为以下类型: 1、均衡型 、 劳动关系双方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 衡,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 员工及工会有权了解组织内部信息,参与组 织的基本生产决策与经营管理。
2、倾斜性 、 劳动关系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一方在组织 运行中其主要作用,并支配另一方的行为。 又可分为管理方或员工方的倾斜。 3、政府主导型 、 政府是控制劳动关系的主要力量,并且决定 劳动关系的具体事务。 新加坡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经济利益性
劳动者提供劳动为管理方和全社会实现了财 富的增值; 管理方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或福利,形成 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4、社会关系性
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劳动者,除了追 求经济利益之外,也寻求荣誉、周围人的尊重、 归属感、成就感等。而工作场所往往是劳动者 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主要活动场所,因而劳 动者会很自然的希望从工作场所以及管理方那 里获得各方面的满足。
冲突是可以避免,并且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种高绩效的管理模式的内容包括:高工资 和高福利、保证员工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 各种岗位轮换制度和工作设计等。
管理主义学派
该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 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也是灵活的。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
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 学家组成,该学派的观点是二战以来各发达市场经 济国家一直奉行的传统理念的延续。 对员工的公平和公正的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生产 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互相矛盾的 政府和社会应该负责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均衡,劳动 法律制度、工会制度、集体谈判等制度是实现这一 均衡的最有效的手段。 成为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的理论基础,该学派成为劳动 关系领域的主流学派。
2、冲突: 、冲突: 双方的目标、利益和期望经常出现的分歧。 形式多样,如,员工的罢工、旷工、怠工等, 管理方的“关闭工厂”、“黑名单”等。
3、力量 、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它是相互 冲突的利益、目标、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 来的决定因素。 力量可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 力量。
员工力量
“富士康事件”
2010年1月23日 至5月27日短短四个 月期间,全球最大的 代工厂——富士康科 技集团陆续有13名员 工以跳楼的方式结束 自己的生命。这一 “连环跳楼事件”引 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杀抑或他杀? ——解开富士康自杀事件之谜
2010年5月27日,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 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公安部组织的中央部委 联合调查组进驻富士康进行了调查;5月-8月 底期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 等大学在内的,来自两岸三地约20所高校的 60多名师生对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进行了实地 调查。《“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
一、劳动关系基本含义 1、概念 、
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 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 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 合作、冲突、 合作 的总和,它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 经济、 的总和 经济 技术、政策、 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