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冷轧机轧辊的配辊

浅谈冷轧机轧辊的配辊

浅谈冷轧机轧辊的配辊
机架配辊要求:
一、使用新轧辊磁消期应保证2——3个月,在上机使用
二、从轧机换下来的轧辊必须停放8小时,在上磨床修磨,修磨后的轧辊四小时后在上机,这主要是消除轧辊残余应力。

轧辊配备:
轧辊配备的数量是要考虑正常生产轮换轧辊的数量,安全储备轧辊的数量和每年消耗的轧辊数量。

安全储备轧辊的数量大约为轮换辊数的30%左右,订货周期长者,更适当增加一些,每年消耗的轧辊数量由上一年的实际消耗系数确定。

HC轧机配辊:
工作辊中间辊支撑辊
数量(个)8——10 6——8 6
平整机配辊:
工作辊支撑辊
数量(个)12 6
轧辊管理:
为了降低轧辊消耗,满足冷连轧机,单机架和双机架平整机生产的需要,必须抓好轧辊管理工作。

这可以随时掌握轧辊的消耗情况,提出降低轧辊消耗的措施,掌握轧辊可够用的时间,确定轧辊订货时间和数量,以满足冷轧带钢生产的需要,同时可掌握制造厂生产轧辊的质量情况,给制造厂提供改进轧辊质量的依据。

为此,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原始记录,主要有:
①轧制吨数,米数和时间记录。

②轧辊磨削记录。

③轧辊磨削登记黑板。

④轧辊双频淬火工艺卡片。

轧辊的使用和维护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全面的进厂质量验收。

轧辊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必须依据机械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订货技术要求进行严密、科学的质量复检。

包括检测轧辊尺寸及形位公差;检测辊身、辊颈的硬度分布及其不均匀性。

整个辊身HS值偏差不大于±(1~2)HS;同一母线偏差不大于±1HS。

用顽磁力测定仪测定工作层深度;用磁粉法探测表层与近表层缺陷,用超声波法探测轧辊内部缺陷;目检外部缺陷。

不少铝轧制厂不具备检测手段,轧辊验收是薄弱环节。

(2)控制贮运条件。

运时避免碰撞。

贮运温度应大于O℃,严禁室外存放。

存放时不得发生较大的的温度变化,并要有防锈措施.我国北方,若必须在冬季室外运输轧辊时,需用数层毛毡将轧辊包紧,运输时间不大于l h。

(3)自然时效。

自出厂日起,工作辊需存放6个月,支撑辊存放一年后方可使用,以降低残余应力。

(4)定期重磨。

即使轧辊辊面无影响使用的缺陷,也应进行保护性换辊。

工作辊一般工作50~100h,支撑辊工作2000~3000h便重磨一次,除去疲劳裂纹,防止其扩展成深裂纹。

重磨时可用双液法或探伤法检测裂纹深度。

磨削量应大于裂纹深度。

(5)正确使用轧辊。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轧辊。

新换轧辊应先预热辊面至70~80℃并保温1~2h;冷轧工作辊则应预热至30~50℃,保温O.5h后方可正常使用。

轧辊应有足够的冷却与润滑。

乳液量:热轧应大于10L/(min•cm),冷轧应大于5L/(,min。

cm);冷轧轧制油量大于20L/(min•cm)。

乳液温度:热轧为40~60~C,中温轧制为30~40℃,冷轧为20~40℃;轧制油温度为30~50℃。

轧制时防止误操作,尤其是事故性操作。

(6)定期回火或自然时效。

工作辊一般工作2000h,支撑辊工作约4000h,即将其重磨后进行低温回火或自
然时效,松弛残余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7)轧辊的修复。

辊面硬度过高时,可回火使之降低;反之可重新淬火使之升高。

一根轧辊可进行1~2次这种重淬处理。

但重淬也可能导致淬火裂纹甚至开裂,需慎重。

对辊身裂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