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外图廓线外,还应注明测量所用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坐标
系、比例尺、测绘日期和测绘单位等。
东村 803厂 钢厂
西保村
仙台镇南 第三小学
北宋村
小庙村
热电厂 10.0-21.0
密级
22.0 10.8
21.0 10.8
测 绘 机 关 全 称 10.0
21.0
附 注 :
10.0 22.0
1988年5月 测图。 任意直角坐标系,坐标起点以 为原点起算。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 1:1000 1993年图式。
测量员 绘图员 检查员
4 . 三北方向图
在中小比例尺的图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
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的
方向的这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
方向图。
利用三北方向图,可对图上
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
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 相互换算。
此外,在南、北内图廓线上,
还绘有标志点P和P’,该两点 的连线即为该图幅的磁于午 线方向,有了它利用罗盘可 将地形图进行实地定向 。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7.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7.3 地形图图外注记 §7.4 地物符号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地形
地 地 形 物 —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房
屋、道路、农田、桥梁……
地貌 Biblioteka 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如山脉、河流、平原、洼地……
地形图
如果既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
• 定义: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 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
• 线状符号的长度方向按实际测定,宽度 和符号样式有专门规定。如铁路、高压 线路、围墙等。
一些线状地物,中心线位置(长度)按比例,宽 度不按比例。
4、地物注记
• 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
明者,称为地物注记。
• 如房屋的结构和层数、地名、路名、单位名、
d 1 1 D D M d
一、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1.数字比例尺 2.图示比例尺
d 1 1 D D/d M
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
优点:便于直接量取长度,并可减小因图纸 伸缩变形而引起的误差。
二、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图
l:500 、 l:1000 、 l:2000 、 l:5000 、 l:1万
等高线高程和散点高程以及河流的水深、流速
等。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所 连成的闭合曲线。 也可以理解为水平面(严格是水准面) 与地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1.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 高距。一般用h表示。 –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各处的等高距应 当相同。 – 一般按图的比例尺和测区的地形类别 选择基本等高距h的值。
1:2.5万图幅编号J-50-5-B-4
1:1万图幅编号J-50-5-(64)
东经116°24′20″ 北纬39°56′30″
图幅编号:
J-50-5-(24)
1:5000和1:2000
1幅1:1万图分成4幅1:5000图,用a-d表 示,A点:J-50-5-(15)-a。
1幅1:5000图分成9幅1:2000图,在1: 5000图幅编号后加“-”再分别加1-9。例 如A点:J-50-5-(15)-a-9。
地貌,这种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定义: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 物、地貌平面位臵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称为 地形图。
模拟地形图
1:2000
1:500校园数字地形图
§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长度 d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 的实际水平长度 D 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图距/实距
四、比例尺精度
人用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一般为0.1mm 。把图上 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即 0.1mm×M , M—为比例尺分母。
注: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越高。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的作用
根据比例尺,确定实际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 选用的比例尺。
图名即本幅图的名称,写在图幅上方正 中央。
图号是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
的,并标注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
2 . 接图表
接图表是本幅图与相邻图
东村 西保村 仙台镇南 第三小学 北宋村 小庙村
幅的位臵关系的示意图,
给出了与本幅图相邻的八
803厂 钢厂
热电厂 10.0-21.0
幅图的图名(或图号),
供查找相邻图幅用。
21.0 10.8
标注在图幅的左上方。
测 绘 机 关 全
3 . 图廓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线就是坐标格网线,是图幅的边界
线。
外图廓是一幅图的最外边界,以粗实线表
示。
受子午线收敛角的影响,经纬线方向与坐标格网方向不一
致。有的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还有一条分图廓线。 绘制成若干段黑白相间的线条,每段黑线或白线的长度, 表示实地经差或纬差为1′。 见图7-6
5. 鞍部:是介于相邻两个山
头之间呈马鞍的低洼部分。 是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
线相交之处。
• 特点:在一圈大的闭合曲
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 曲线。
对于陡崖、绝壁、悬崖等特殊地貌,不能用等高 线来表示,要用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特殊符号来表 示。
综合地貌和等高线
四、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 —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计曲线 — 为了便于计数每隔4条首曲线加粗一根等高 线并注记高程。
2. 凹地:中间比四周地面 低,且经常无水的地势 较低的地方。
特点: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 记小于外圈。
3. 山脊: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低。
山脊(分水线)最高点间的连线成为山脊线。
特点:以等高线表 示的山脊凸向低处。
4. 山谷: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
山谷最底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
特点:以等高线表示的 山谷凸向高处。
比例尺图幅的基本图号。
依次在1:5000图编号后加罗马数字Ⅰ、Ⅱ、Ⅲ、Ⅳ 1:1000和1:2000的地形图取至0.1km。 1:500地形图坐标值取至0.01km。
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示例
分幅
编号
§7.3 地形图图外注记
图名和图号 接图表
图廓
三北方向关系图
1. 图名和图号
梯形分幅编号小结:
1:100万
(A-V,Z)-(1-60) 1:50万:A-D
1:20万:(1)-(36)
1:10万:1-144 1:5万:A-D 1:2.5万:1-4
1:10万
1:1万:(1)-(64)
1:1万
1:5000:a-d
1:2000:1-9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分幅:大比例尺图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
梯形分幅是按经纬线划分的,以1:100万比例尺
的地形图为基础,采用全球统一的分幅编号方法。
比例尺 1:100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1:2000
纬差
40
20
10
5
230
115
25
经差
60
30
15
7.5
345
152.5
37.5
1:100万
助曲线 — 为了较好地表示局部地区地形的细部, 以
1/2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绘的等高线。 间曲线— 为了更好地表示局部地区地形的细部, 以 1/4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绘的等高线。
五、 等高线的特性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② 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 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 ③ 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 (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 线密),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⑤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例:某地区测绘地形图,要求测距精度达到0.2m。 则所要求的测图比例尺应为多少?
0.1mm 1 M 0.2m 2000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分幅和编号的目的:便于管理和使用
梯形分幅 —按经纬线分幅 (中小比例尺) 分幅方法 矩形分幅 —按坐标格网分幅 (大比例尺)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图幅大小有明确规定。
比例尺 图幅大小cm 实地面积 km2 1:5000图幅内分幅数
1:5000
1:2000
4040
50 50
4
1
1
4
1:1000
1:500
5050
5050
0.25
0.0625
16
64
编 号:
矩形分幅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Y 。
编号时以1:5000地形图为基础,作为本幅图内较大
– 坡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 为负。例如i = +5%,或i = -2%。
3. 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
–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 – 等高线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
– 坡度相同,平距相等。
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地
面坡度的缓、陡。
三、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 山丘:中间凸出且高于四 周的高地。 高大为山峰,矮小为山丘。 特点:内圈等高线的高 程注记大于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