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A不符合题意;B.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即放大镜的应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不符合题意;D.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增大像距,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减小物距,使镜头靠近投影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成的像变大,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镜既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所以牙科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A符合题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像将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A不符合题意;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符合题意;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解析】由凸透镜成像的成像规律知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变大时像距增大,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5.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虚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答案】B【解析】ABD、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 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 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 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A【解析】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会增大,且像变大。
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且物距逐渐减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7.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景物,若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无水时()A. 暗箱应该略短些,所得的像应该会小些B. 暗箱应该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C. 暗箱应该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D.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像会略小些【答案】A【解析】池水中有水时水池底部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无水后,池底的物体相对人来说变远了;有水时,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镜头前移,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反之无水时,如果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物体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后缩,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应该会小些.故答案为:A.【分析】由光的折射知,池水中有水时水池底部变浅,所以无水时,池底相对变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解答.8.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 如图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A不符合题意;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即物距继续增大,则像距应减小,像变得更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B符合题意;C. 如图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且像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得:,解得:,所以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C不符合题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即凹透镜,此时光线会发散一些,像右移,所以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 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 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 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答案】D【解析】A. 如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A不符合题意;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 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由图知此时像距为15cm,可得:所以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是找不到像的,C不符合题意;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知,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