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一学校行动计划

十一学校行动计划

十一学校行动计划篇一: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在继承学校原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试图在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域明确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为构建学校机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提供引领。

行动纲要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今后6年工作的总纲,每三年一次提交教代会审议,确定重大原则与基本价值观;每年由校务委员会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对有关具体事宜进行修订,每年修订的行动纲要都应该成为面向以后6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学校战略第1条愿景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成为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杰出人才。

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尤其要具有杰出才能和谦虚品质的学校。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

简言为:质量、队伍、待遇、和谐学校。

第2条关键成功因素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历史经验,学校成功的基因为,校长、队伍、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体制与机制、生源、改革创新、条件与资源。

展望学校发展的未来,学校今后6年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教师、机制、国际化、课程、生源、经费、数字化、改革创新。

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量化分解,可以得出关键成功因素指标(见附件)。

学校各层级、各岗位对关键成功因素指标的全面落实,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

第3条战略改进领域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与课堂是学校今后6年需要加大气力改进的战略领域。

第4条学校文化与价值观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学校倡导并强调以下价值取向。

1.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

2.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3.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4.海纳百川,包容共生;聚天下英才,做英雄事业。

5.追求卓越,反对平庸,拒绝低劣。

6.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

7.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8.学校未来发展:培养——研究型学校。

9.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

10.干部行为准则:公、勤、谦、坦。

11.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

12.主体性教育: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

13.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全面发展,多向成才。

14.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15.不可侵犯的教代会民主权利:信任投票决定校长是否继续任职,满意率评价决定干部是否继续任职,参与制定、修订甚至决定学校重大文件和方案。

16.敢于否定自我,不断创新发展战略。

17.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

18.卓越的领导者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19.建设国际化学校,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

20.一心办学,心无旁骛,敬业笃志,乐业奉献。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5条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诚信做人,让每一位十一学生成为值得信任的卓越人才;突出日常规范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

第三章组织结构第6条师生导向。

学校组织结构的构建必须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的需求;有利于创造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以中心、以质量为目标的文化。

第7条扁平模式。

学校将尽可能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反应;学校将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使各层级的管理跨度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

第8条矩阵结构。

学校构建学部(年级)与学科共同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机制;在矩阵管理结构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事业负责,而不是仅仅对某一位领导负责;每一个人都不仅仅属于某一个部门,都应该顾全大局,将有利于学校大局、有利于把事情办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章教师第9条教师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追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第10条优秀教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第11条必须坚持与学生相处,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单靠专业水平,不能成为优秀教师。

第12条教风决定学风。

必须通过自己踏实的教风,影响和带动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就是学生对待自己学业的态度,真正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靠人格与学识赢得。

第13条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那么你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

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轻慢学生、忽视教学;我们可以原谅许多,但永远不能原谅的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轻慢态度。

第14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智不健全的学生;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跟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

不要埋怨学生,当教育教学效果不如意时,先检视自己。

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对公平的期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十分小心地呵护每一位孩子的世界,即使她是不完整的。

第15条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

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我们的“本来”在不断折旧,必须通过持续学习以实现自我保值和升值。

第五章学生第16条勇于担当。

十一学生应该胸怀天下,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勇于担当责任,自觉为国家、为团队、为家庭、为朋友排忧解难;自觉奉献社会,主动服务他人。

第17条重承诺。

诚实守信应该成为十一学生的重要品牌。

第18条拥有感恩之心。

别人的帮助让我们获取幸福,帮助他人让我们传递幸福;懂得随时回报他人,并以感恩的态度回报社会。

第19条克己让人。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全的对话人格,“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坚持平等对话,学会换位思考,注意尊重他人,设立“道歉日”,培养协商与妥协的能力。

第20条友善他人。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卢梭)第21条领袖气质与谦虚品质。

谦逊而有韧性,质朴而无畏,严于责己,归功他人。

关注社会,关注校园,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主动锻造自己的领导能力。

第22条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在追求学业好成绩的同时,每一位同学都要掌握一项娴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并形成习惯。

(敏锐的洞察力、尊重与包容、沟通与协作、担当、谦逊、感恩)第六章师生关系第23条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亲情如父子母女,友情如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第24条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就已经结束了。

第25条师生关系的主导方在教师,教师必须主动承担起推动和改善良好师生关系的责任。

第26条良好的关系形成需要一定的相处时间,只有在师生相处中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

第27条热爱是境界,热爱是胸怀,热爱也是有技巧和技能的,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你的。

第七章课程第28条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要。

第29条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课程的校本化。

第30条加强学校课程的体系构建,重视对已有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建设。

第31条引进国际优质课程,积极开发与实施国际课程,在可能的领域里努力实现中外课程的融合。

第八章教育教学第32条坚持主体教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

第33条高度重视日常行为规范落实。

要十分重视起始年级学篇二: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在继承学校原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试图在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域明确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为构建学校机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提供引领。

行动纲要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今后6年工作的总纲,每三年一次提交教代会审议,确定重大原则与基本价值观;每年由校务委员会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对有关具体事宜进行修订,每年修订的行动纲要都应该成为面向以后6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学校战略第1条愿景。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成为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杰出人才。

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尤其要具有杰出才能和谦虚品质的学校。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

简言为:质量、队伍、待遇、和谐学校。

第2条关键成功因素。

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历史经验,学校成功的基因为,校长、队伍、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体制与机制、生源、改革创新、条件与资源。

展望学校发展的未来,学校今后6年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教师、机制、国际化、课程、生源、经费、数字化、改革创新。

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量化分解,可以得出关键成功因素指标(见附件)。

学校各层级、各岗位对关键成功因素指标的全面落实,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

第3条战略改进领域。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与课堂是学校今后6年需要加大气力改进的战略领域。

第4条学校文化与价值观。

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学校倡导并强调以下价值取向。

1.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

2.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3.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4.海纳百川,包容共生;聚天下英才,做英雄事业。

5.追求卓越,反对平庸,拒绝低劣。

6.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