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专题》PPT课件

《行政法专题》PPT课件

行政法专题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第一讲 行政法基础理论
1.1行政 1.1.1行政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的 目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 动。
行政可分为公行政与私行政 有关“行政”的学说颇多,介绍两种具有代表
性的观点: 第一、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说 第二、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分说
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限制行政权;
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加强社会自治,还权于民。
行政与法治国
行政国的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 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法 治与民主相伴而生,参与民主必须借助于行政法的 规范和保障。法治国时代的重要标志是行政法的发 展。
行政——公行政——国家行政——形式行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传统的行政法中,认为行政是国家的基 本职能之一,依法对国家事务的一种有组 织的管理活动,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 机关。
但在现代行政法中的“行政”已不限于国 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而是扩展 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共 组织的组织和管理活动。例如公立学校对 学生所作的学籍管理被纳入 “行政”研究 范围;而且随着现代社会中行政权的日益 扩大,国家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进行一些 立法和司法活动,也被作为“行政”的研 究范畴,行政的范围扩大了。
1.民主转化成人民民主代表制与人民民主参 与制相结合;
2.法治在静态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基础上, 将行政法(行政程序法、阳光法、情报自由法、 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的动态平衡制约为 重要补充。
1.2 行政法的含义、调整对象、 法渊和特点
1.2.1行政法的含义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在获得、行使与受监督 过程中与各方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的实质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国家和 社会的管理。因此,所谓行政法,即是调整 行政关系的,控制、保障和规范和行政权的 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是行政机关运用国家行政权的行政管理行 为,区别于行政机关所从事的非行政管理行为, 如买卖、租赁;
行政是一种管理,是一国之内的行政管理,它 既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管理,也不同于国家管理。
行政法上的“行政”与私行政的“行政”相 比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行政主体的活动具有体现和实 现国家意志的特性;
1.1.2 行政法之行政
行政法之行政属于公行政——形式行政
马克思在论述行政的本质时指出:“行政是国 家的组织活动。” 马克思这一论述揭示了行 政的两个主要特点: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 动,而不是一般社会组织对其事务的管理;第 二,行政不同于其他机关的活动。它与其他国 家机关的立法、司法活动不同,是以组织、执 行为其活动方式。
执行性——行政主体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法律性——行政主体要依法行政; 国家强制性——对于行政主体的决策、管理等,
相对人有服从、接受和协助的义务。
行政与行政国
有社会组织就有行政。 有国家就有国家行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发生了从“守
夜人式国家”到“行政国”转变,作为一 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行政法,是随着“行 政国”的兴起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其三,从内容上看,不仅包括运用国家权力干涉 公民的生活,其行为后果往往是加重公民的负担; 还包括为公民提供服务,给公民带来某种利益, 即给付、授益——权力行政与公务行政。

一般认为行政法中的行政是行政主体依法对
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
等活动。这一定义说明:
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其他组织不能实施行 政行为;
(2)行政救济关系: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 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 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 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予提供救济的 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国”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关 系的调整而导致的国家政府行政职能和行 政权的大扩张、大膨胀的的趋势。


“行政国家”异化的主要表现
行 对民主、自由和人权构成威胁;
政 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国 官僚主义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
生存能力和创造力退化。
“行政国家”过渡到“有限政府”的基本路径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返回
1.2.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就是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概括起来有:行政管理 关系、行政救济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和内部行政关系四类。
(1)行政管理关系: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 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 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 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 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问:北京某大学退学处理的行为,是否属于行政 法意义上的行政?
因此,行政法之“行政”的越来越丰富、多样:
其一,主体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还包括依法 授权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直接行政 与间接行政;
其二,行为和职能不仅限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组织、执行和管理,即传统的行政职能,它还包 括那些实质上属于立法和司法性质的职能——实 质意义的行政与形式意义的行政。
行政法对于行政权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两 个方面:
控制行政权的行使;
发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效率的特殊 性;
因此,行政法就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 保障、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效率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怎样规范和控制行政权
从三个方面: 1. 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2. 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3. 通过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 制约行政权的滥用。
案例——田永案
1994年9月田某考入北京某大学,取得本科生学籍。 1996年2月,田某在参加一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 携带有该课程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 掉出,被监考老师发现。监考老师虽未发现田某 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 止了田某的考试。同时,北京某大学于同年3月5 日按照该校《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之 规定,决定对田某按退学处理。田某不服,遂向 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