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1
“ 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 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
民间故事“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 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力、自己 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 爱。”
民众在特定民俗语境中以口头表演形式讲述并代代 相承的散文叙事作品。 广:神话、传说、散文叙事作品 狭:神话、传说之外的叙事作品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 坑,命曰懊女塚。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 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 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祭, 至徵卒判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 渝。 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 多记得南中怪事。
魏晋至 隋唐时 期
宋元时 期
繁盛 时期
集大 成时 期
《笑林》《搜神记》《搜神后记》《经律异相》、笑话、俗讲、说话 笔记小说如《酉阳杂俎》《广异记》,句道兴的 《搜神记》
《太平广记》《稽神录》《夷坚志》 瓦子里的说话,有四 家:小说、说公案、 说铁骑儿、讲史书。 说白为主的话本 故事对通俗文学,例 如弹词、宝卷、子弟 书产生影响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 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 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 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 其衣为志。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 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 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 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 ,生三女。其母後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 之,衣而飞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 去。今谓之鬼车
1.天鹅处女型 2.天婚型 3.灰姑娘型 4.青蛙丈夫型 5.蛇郎型
6.田螺姑娘型 7.龙女型 8.老獭稚型 9.白鸟衣型 10.文盲驸马型
1.原型 :晋·干宝《搜神记》:《毛衣女》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 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 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 ,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娶以为妇,生三女 ,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 ,衣而飞去。后复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
神
实有的人物、 半真 事件、地方 半假 风物等
故 事
内容具有娱乐性和世 俗性特点,有较强的 伦理色彩
口头叙述, 随时随地都可以讲
人、 拟人化的动 物、植物
虚构 (假)
二、中国民间故事的发展历程
刘守成 商务印书馆 2004
特点 先秦两 汉时期 萌生 而成 型时 期
主要作品
主要形式及特点
《山海经《穆天子传》《周易》《尚书》《左传》寓言 《史记》《淮南子》 先秦已初具动物故事、 生活故事、笑话、神 奇幻想故事、故事化 传说
大洪水之后,世界上仅剩利恩一人,天女化为白鹤,下凡与他 成亲,并带他到天上。岳父交给他许多困难的任务(H355,为 求婚者安排的任务) 1.砍完九片森林 2.烧完砍过的九片山林 3.在九片烧过的地上种粮食 4.收割所有的粮食. 5.寻找被斑鸿和蚂蚁吃掉的三粒粮食 6.捉岩羊 7.捕鱼 8.挤三滴虎的乳汁 9.从变为虎、豹、龙的天女中找出自己的妻子。 利恩在妻子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这些任务(H355.0.1,姑娘 帮助求婚者完成他的任务)。二人回到地上,生下后代,成为新 人类的祖先。
有一青年通过藏羽衣得到在长冲塘中洗澡的仙 女为妻;仙女生下两个儿子后,寻得天衣离开人间 ;孩子们在仙人的帮助下到天上寻母;可仙女的父 亲恼恨两个外孙,出了一系列的难题来刁难他们; 天父首先想通过捉迷藏来谋害外孙,再想在烧山 开荒时从山脚放火将他们烧死,接着又要外孙在 烧过的地上播完十二斤粟米种,再将所播种子全 部捡回;孩子们在仙女的帮助下均顺利解答了这些 难题,跟母亲回到人间。
体 内容特征 裁
表达方式及其特点
主角
内容 真实 程度 虚构 (假)
神 话
传 说
有强烈的信仰背景和 神圣性内容
有作为故事核心的客 观存在物(如历史名 人、事件、山川风物、 名优特产、社会风俗 等),把假的故事附 会到客观存在物体上
口头叙述, 讲述时长长带有庄严的气 氛
口头叙述, 讲述时往往利用各种方式 把假的说成真的,让人信 以为真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 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 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 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 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 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 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 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幻想故事是以超自然的事物与事件构成故 事主干、以娱乐而非宗教讲述旨趣的民间 口头叙事。
(一)按叙述对象与主题类型: 魔法(神怪)童话 动植物童话 传奇童话
以仙人、精灵或神奇魔法、宝物等等为主要角色 1.神奇的婚姻 2.神奇的历险 3.神奇的人物 4.神奇的精灵 5.神奇的法术与宝物 6.禁忌
1.得妻。男主人公(农民、猎人或王子等)在神仙,(或神性动物) 的指点下,偷了天鹅(或其他鸟形)仙女的羽毛衣而与她成婚。 2.失妻。仙女离去,原因是(a)、仙女找到自己的羽衣,或(b) 、男主人公打破了某种禁忌,或(c)、仙女受到威逼和迫害。 3.寻妻。男主人公在动物或宝物帮助下,克服某些困难,寻找 到妻子住的地方。 4.岳父的考验。种种不可能完成的难题(或者与岳父比赛)。 5.妻子的帮助。英雄在妻子帮助下完成这些难题(或赢得比赛) 。 6.结局有两种。(a)夫妻顺利返回男主人公的故乡。(b)由于破 坏了某种禁忌,夫妻被永远分离。每年仅能见一面。
重要补充和修订 1962年该索引第二版时再次进行增订。
母题是故事中最小的叙事单元,可以是一个角色、 一个事件或一种特殊背景。 类型是由若干母题按照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 成的,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者“母题链”。这 些母题可以独立存在,从一个母题链上脱落下来, 再按照一定顺序和别的母题结合构成另一个故事类 型。 大多数动物故事、笑话和轶事是只含一个母题的类 型。标准的幻想故事如灰姑娘或白雪公主则包含了 许多母题的类型。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叶限》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士人呼为吴 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 (一作钩)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 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 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 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 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2000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的金荣华出版了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该书在AT分 类法和丁乃通著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出版了《中 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是运用类型理论研究 中国民间故事的著作。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为 民间童话(幻想故事) 生活故事 民间寓言 民间笑话。
召树屯是版纳勐海地区的王子,打猎时见到七只孔 雀变成的美女在郎丝娜湖中洗澡。召树屯在猎人指点 下,通过偷衣服而娶得最小的仙女兰吾罗娜为妻。婚 后生活美满,但不久外地的头人来攻打版纳勋海,召 树屯和兰吾罗娜商议对策迎敌。召树屯带兵去了战场 。兰吾罗娜遭到星象师的诬陷,说她是妖怪所变,灾 难和不幸是她带来的,只有将她处死,才能免吃败仗 。兰吾罗娜请求在被杀前穿上孔雀衣跳最后一次舞, 得衣后便变成孔雀飞走了。王子获胜归来发现妻子离 去,决心寻妻。召树屯在仙人帮助下闯过重重险关, 终于找到了兰吾罗娜。但兰吾罗娜父亲不同意这门婚 事,出难题想谋害召树屯。召树屯在兰吾罗娜帮助下 顺利解答了难题,娶回了兰吾罗娜。
灰姑娘型故事的主要母题(情节)
被虐待的女主人公(被后母和后母的女儿们虐 待)——炉边住处 三个女儿从父亲那里挑选礼物。女主人公挑了榛树 枝,将它种在母亲的坟上——坟地得助 任务(捡谷粒)——动物们(鸟群)完成任务 变形了的母亲的帮助(树上的鸟) 魔幻的礼服——约会地(舞会)——三次舞会后的 逃逸 女主人公躲在梨树上,躲进鸽子窝——松脂马车 遗失鞋子——以鞋子来寻找未婚妻 多变的脚——假新娘 动物作证(鸟群)——幸福的婚姻——恶人被惩罚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 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 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 计里数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 衣,袖利刃行向呼鱼,鱼即出首,因 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 常鱼,藏其骨于郁棲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 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 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 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 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 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返,遂遗一 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报庭树眠,亦不之虑。
纳西族、傣族、彝族、苗族、壮族、蒙古 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赫哲族、哈 萨克族、汉族等二十几个民族中,都有各种 不同的异文。
1.鸟仔寻母型 2.难题成婚型(牛郎织女) 3.妻美遭害型 4.族源传说型 5.动物报恩型
公元八世纪唐代 昔有田昆仑者,家甚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只白鹤飞来。 落在池边,脱去羽毛衣,变成三美女,人池中沐浴。田 昆仑藏匿其中之一的羽毛衣.两女穿衣飞去,一女不得 归,遂为田昆仑之妻。经年产一子.名田章。田昆仑被 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天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 ,母不忍拂其意,即发藏畀之。天女着衣便腾空上天而 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 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 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孙,遂教 其方术技能。经四五日,几年己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 书八卷,令其下凡。田章才华横溢,天子闻知,即召为 宰相。后来 "天下人民始知田章是天女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