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49年——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与人口统计分析

1949年——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与人口统计分析

1949年——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与人口统计分析12级经济班2012420140 袁文超前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大陆粮食产量达5亿89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人均粮食拥有量也终于远离徘徊多年的400公斤左右,达到创纪录的435.4公斤。

2012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2.8亿吨,世界总人口约70.9亿人。

则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21.7公斤。

可见中国人均粮食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的1.35倍以上。

中国的粮食安全,已赢得很有富余度的较充分保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确实是个值得讴歌的奇迹!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以1949年至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与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1.2研究方法:1.2.1文献分析法:从人大论坛公布的数据资料出发,收集中国从1949年开始到2012年的人口数据于粮食产量。

结合相关历史史实,分析各年度大事综合得出结论。

1.2.2 数量研究法:分析各年度的环比增长率,比较各年度平均数据,绘制表格分析数据的大体走势,从而得到一些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数据统计表格中国粮食产量与人口统计表(1949-2012)年度产量(万吨)粮食产量环比增长率人口(亿)人口环比增长率人均粮(公斤)1949 11318 - 5.4167 - 208.9 1950 13213 16.74% 5.5196 1.90% 239.4 1951 14369 8.75% 5.6300 2.00% 255.2 1952 16392 14.08% 5.7482 2.10% 285.2 1953 16683 1.78% 5.8796 2.29% 283.7 1954 16952 1.61% 6.0266 2.50% 281.3 1955 18394 8.51% 6.1465 1.99% 299.3 1956 19275 4.79% 6.2828 2.22% 306.8 1957 19505 1.19% 6.4653 2.90% 301.7 1958 19765 1.33% 6.5994 2.07% 299.5 1959 16968 -14.15% 6.7207 1.84% 252.5 1960 14385 -15.22% 6.6207 -1.49% 217.3 1961 13650 -5.11% 6.5859 -0.53% 207.3 1962 15441 13.12% 6.7295 2.18% 229.51963 17000 10.10% 6.9172 2.79% 245.8 1964 18750 10.29% 7.0499 1.92% 266.0 1965 19453 3.75% 7.2538 2.89% 268.2 1966 21400 10.01% 7.4542 2.76% 287.1 1967 21782 1.79% 7.6368 2.45% 285.2 1968 20906 -4.02% 7.8534 2.84% 266.2 1969 21097 0.91% 8.0671 2.72% 261.5 1970 23996 13.74% 8.2992 2.88% 289.1 1971 25014 4.24% 8.5229 2.70% 293.5 1972 24048 -3.86% 8.7177 2.29% 275.9 1973 26494 10.17% 8.9211 2.33% 297.0 1974 27527 3.90% 9.0859 1.85% 303.0 1975 28452 3.36% 9.2420 1.72% 307.9 1976 28631 0.63% 9.3717 1.40% 305.5 1977 28273 -1.25% 9.4974 1.34% 297.7 1978 30477 7.80% 9.6259 1.35% 316.6 1979 33212 8.97% 9.7542 1.33% 340.5 1980 32056 -3.48% 9.8705 1.19% 324.8 1981 32502 1.39% 10.0072 1.38% 324.8 1982 35450 9.07% 10.1654 1.58% 348.7 1983 38728 9.25% 10.3008 1.33% 376.0 1984 40731 5.17% 10.4357 1.31% 390.3 1985 37911 -6.92% 10.5851 1.43% 358.2 1986 39151 3.27% 10.7507 1.56% 364.2 1987 40473 3.38% 10.9300 1.67% 370.3 1988 39404 -2.64% 11.1026 1.58% 354.9 1989 40755 3.43% 11.2704 1.51% 361.6 1990 44624 9.49% 11.4333 1.45% 390.3 1991 43529 -2.45% 11.5823 1.30% 375.8 1992 44266 1.69% 11.7171 1.16% 377.8 1993 45649 3.12% 11.8517 1.15% 385.2 1994 44510 -2.50% 11.9850 1.12% 371.4 1995 46662 4.83% 12.1121 1.06% 385.3 1996 50454 8.13% 12.2389 1.05% 412.2 1997 49417 -2.06% 12.3626 1.01% 399.7 1998 51230 3.67% 12.4761 0.92% 410.6 1999 50839 -0.76% 12.5786 0.82% 404.2 2000 46218 -9.09% 12.6743 0.76% 364.7 2001 45262 -2.07% 12.7627 0.70% 354.6 2002 45711 0.99% 12.8453 0.65% 355.9 2003 43067 -5.78% 12.9227 0.60% 333.3 2004 46947 9.01% 12.9988 0.59% 361.2 2005 48401 3.10% 13.0756 0.59% 370.2 2006 49746 2.78% 13.1448 0.53% 378.42007 50150 0.81% 13.2129 0.52% 379.6 2008 52850 5.38% 13.2802 0.51% 398.0 2009 53082 0.44% 13.3474 0.51% 397.7 2010 54641 2.94% 13.4100 0.47% 407.5 2011 57121 4.54% 13.4735 0.47% 424.0 2012 58957 3.21% 13.5404 0.50% 435.42.2数据分析图2.3结合以上数据可以分析:1.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变动率变化剧烈,而后变动逐渐变小,趋于稳定。

2.粮食产量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存在列外数据,对于整体趋势影响不大。

3.1960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均受到很大影响。

4.从1990年到2012年,中国人口保持稳定的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趋于稳定。

5.从1990年到2012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基本保持不变,1990-2003年处于下降的趋势,2003年-2012年处于回升。

2.4结合社会历史变迁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生产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在此期间,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单产水平的提高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唯一因素实行家庭承包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以及农村改革前长期进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这一阶段的粮食增产创造了条件。

同期,全国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1984-1998年):这一阶段粮食增产速度较此前有明显减小,但在总体上仍呈增长态势;粮食总产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单产水平的增加来实现的。

但在这一时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也在波动中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性迅速凸显。

第三阶段(1998-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有了较大程度的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降低,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将传统的双季稻种植改为单季稻,直接导致了水稻播种面积的减少。

稻谷总产量的减少,主要是播种面积减少造成的,单产水平下降也有一定影响。

小麦减产完全是由播种面积下降造成的;玉米产量的减少,单产水平下降的影响大于播种面积减少的作用。

第四阶段(2003-2011年):粮食连年增产,在此期间,导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并不断加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投入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这一时期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稳定扩大,化肥、农机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明显增加。

在总体上较为良好的气候条件,也促进了这一阶段的粮食增产。

同期,全国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在总体上低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水平。

3结合社会现象得出的几点分析和建议总体而言,未来中国仍然面临着粮食的压力。

1.人口还在持续增加,不断增加的人口,吞噬了粮食增加的产量。

人口的控制工作必要性明显,对于粮食生产水平提升的需求也很迫切。

2.虽说目前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直接消耗的粮食有所减少,但是间接消耗的粮食在增加.比如肉类/蛋类/奶类等消耗量在上升,这些食物需要有大量的粮食转换过来。

我国应该更加重视多种粮食的生产技术提高。

3.近年的自然灾害(地震/干旱/洪涝等)恶劣天气频发,极端天气不断出现,而粮食生产还基本上要天气和自然环境因素。

因此,加强天气灾害预报体系,做好政府相关预案的必要性也很明显。

4.环境的污染逐年严峻导致粮食质量整体下降,可能存在部分食物即便生产出来了,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安全问题不断走进公众视野,相关法律的完善成为了政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5.转基因粮食种植量逐年增加,而我国国内的转基因粮食研究水平依然不高,种子技术等主要依靠进口,极易出现被国外公司技术垄断。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国内农业相关科学家不断努力攻克技术难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