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 浅析社会系统研究

马克思 浅析社会系统研究









浅析社会系统研究
摘要:社会系统是由处在特定关系中的人或群体组成的系统,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然而,
探索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却处于起步阶段。当人们观察他们所处的社会,并企图对它进行分析
时,发现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本文通过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对社会系统进行
一些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

社会系统是由处在特定关系中的人或群体组成的系统,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对于社
会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热点问题,发展至今形成了无数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然而,探
索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却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却不能令人满意。研究人员
发现,运用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数理方法来处理社会系统时,仍然有许多难
以克服的问题需要解决。当人们观察他们所处的社会,并企图对它进行分析时,发现社会是
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
关于对社会系统进行研究所使用的理论与方法,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任何理论总是在
相应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的理论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十分重视研究
方法,他曾对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作过经典的论断,他指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
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研究方法是
叙述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好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的创新。
一、社会是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组成系统的
事物则称之为要素。系统的特性在于: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凡是具备上述特征的事物,
人们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系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社会是否具有上述三个特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
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有机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暗含着
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中,各种组成要素又是极为复
杂多样的,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如果把这些组成要素分开单独来看,
它们之间是极不相同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组成和行为方式。但当这些要素通过一系列
复杂的联系机制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时,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在这个整体中,各
个要素能协调地共处于一体,相互之间发生着联系和作用,彼此之间通过交流而形成协调一
致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是完全不同于由各个要素或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子系统的行为
模式的,由此形成了整体区别于要素或子系统的完全不同的、新的功能,而这种新功能在个
体上是没有的。从总体上来说,整体的功能是大于要素或子系统的功能的,当整体与它的组
成部分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首先照顾整体的利益。当各种要素通过一系列组合而达到协调
一致后,这些要素便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社会。
在这里即体现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
马克思运用了总体性方法。张曙光站在总体性的角度指出,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总体化的过程,
有机体制发展成为完整全面、自满自足的统一体系即总体之后,并不会凝固静止下来;任何
“总体”都是作为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存在的,它的“完整全面、自满自足”也都是
相对的,所以马克思说现实的资本主义并非“坚实的结晶体”,而是“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
的机体”。二是认为马克思运用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方法。李秀林认为,对于社会历
史的分析,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从横向的社会系统要素和结构上加以分析,一是从纵向的
社会历史发展形态上加以分析;无论是哪一个维度,都紧紧围绕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来揭示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性质;从横向上分析社
会生活领域,人及人群共同体无疑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从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把
握社会有机体。三是认为马克思运用了结构分析、层次分析、再生产分析等独特的方法。杨
耕认为,在马克思那里,理论与方法是融为一体的,社会有机体本身就是一种方法;马克思
运用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马克思正是从社会的深层结构——“社会人的生产器官”
即生产工具的分析为出发点,经过中介、转换即对经济结构——生产关系总和的分析,一步
一步地上升到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同构分析法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结构分析法的精髓;马
克思还运用了再生产分析法,以社会需要如何产生和满足的过程怎样维系着社会机体这个角
度,来揭示社会有机体运动的,其中又包含着基础——新层次的分析法。
社会是具有分层结构的,社会是由人类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具
有层次性的总体组织。从层次性上进行划分,社会结构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历史、哲学、
宗教、文学等人类活动的各种形态。总体上来看,社会结构大致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什么是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类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
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
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显然,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
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而在经济基础
之上,则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就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上层
建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艺术等。
从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社会具有清晰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而这三性
是一个事物成为系统的关键所在。因而我们可以断定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们对社会进行系统
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二、社会系统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层次关系
社会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由人类活动所构成的有机体。社会是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
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构成社会系
统层次性的关键。
从个体层次上看,单个的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必然进行个体劳动,必然和社会上的其它
成员进行接触,发生各种联系。个人的活动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需要来展开的,而每个人的
能力和需要又是极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个人的活动是不同的,由个人活动结果产生的对于
社会需要的满足也就不同。社会可以根据个人活动对社会的不同贡献将个人活动划分为若干
层次,而所有个人活动的总和则构成了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最初的一个层次。
社会并不是个人活动的无序总和,随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活动的展开,社会由此产
生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现象,它建立在人们的劳动关系上,是人与人由
于劳动活动而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这就构成了社会大系统中的高一级层次,而在这个层次
中,不同的构成要素如上所述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本身又自成为一个子系统,
而且在各个子系统中也包含有相当丰富的层次结构。所有这些活动要素的组合,便构成了社
会丰富的层次结构。
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社会系统的研究没有万能的方法,但人们可以发现和找出一
组或多组不断增多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构成处理社会系统的集合,只有
不断充实此集合,才能由此向上提炼高一层次的方法论原则,向下总结推广出新的操作技术。
对于社会系统研究,每种方法都是值得考虑的,但每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找不到合适
的方法,就要尝试发明新的方法。但客观地说,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探索应当持宽容的态
度,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及时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有利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关士续.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2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32-33.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82.
[4] 张曙光 社会的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J],中州学刊 1993 (5): 47-53.
[5] 李秀林 论社会有机体[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7 (1):7-15.
[6] 杨耕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J], 学习与探索 1994 (1):27-34 .

Abstract: Social system is a system which composed of people with particular relationships or
group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te of human beings. However, to explo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cial system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hen people observe the society that they live in, and attempt
to analyze it, they find that the society is a highly complex system.In this article, I will use the
organism theory to analysis the social system.
Key words: social system; complexity; societ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