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计数单位与数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由小到大排列)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位千、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由从右第一位到排列)考试题型。
1、从右起第九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第六位的左边第一位是(百万位)。
第六位的右边一位是(万位)。
2、4567098123读作(四十五亿六千七百零九万八千一百二十三),8在第(千)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它表示(8)个(千),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4567100000);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4600000000 )。
3、400900000000读作(四千零九亿),把它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是(40090000万);把它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是(4009亿);4、由4个十亿、8个千万、5个十万和6个一所组成的数是(4080500006),它的最高位在右起第(十)位。
4800900050读作(四十八亿零九十万零五十),“四百零七亿零五十万零四百零三”写作(40700500403 )。
5、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数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6、比较大小 568009○56809 568009○568091 5690900○5690980二、计数的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的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判断题1、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计数单位有个位、十位、百位、位千、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等。
()3、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结合图形记忆几何的概念1、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长度。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长度。
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的角是1度。
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等腰直角三角形(45度、45度、90度)三角板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30度、60度、9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如三角板上 45度+45度+90度 = 30度+60度+90度 = 180度)大于0度并且小于90度 的角是锐角直角=90度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是钝角平角=180度 周角=360度周角=360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对顶角相等 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用一幅三角板可以拼出 45度+30度 = 75 度 90度+30度 =120 度 45度+60度 =105 度 45度+90度 =135 度 60度+90度 =150 度 45度-30度 = 15 度时针走1小时所经过的角度是30度。
6时整时针与分针成180度。
9时与3时整都是90度; 12时整时针与分针成360度。
主要的题目1、 准确地画出75度 142度的角2、 准确地量出120度和60度的角3、 运用“对顶角相等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角的计算。
如上图边 边 顶点 120度求其它3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重要提醒: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例法,举例法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难题。
积的变化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0除外)几。
积的变化规律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积不变。
也就是积的变化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0除外)几倍。
6×2= 12 8×125=1000 30×8=2406×20=120 24×125=3×8×125=3×1000=3000 6×8=(30÷5)×8= 240÷5=486×200=1200 72×125=9×8×125=9×1000=9000 15×8=(30÷2)×8= 240÷2= 120积的变化规律2: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不变。
18×24=432 105×45= 4725(18÷2)×(24×2)= 432 (105÷5)×(45×5)= 4725(18×2)×(24÷2)= 432 (105×3)×(45÷3)= 4725典型的题目1、A×B= 120,那么A×2×B = (240 );A×2×B ×3=(720);A÷ 2 ×B = (60 );(A÷ 2)×(B÷ 2)= (30 )(A÷ 2)×(B× 2)= (120)2、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积(不变);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8,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乘8 )。
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12)。
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其中一个因数除以3,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除以6 )。
两个因数(0除外)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除以2)。
(提示:如果不会就举例,积的变化规律比较抽象,如果孩子的确不理解建议放弃,等孩子再过两年就会明白了,要想100分就一定要会做。
)3、从甲地到乙地,原来以60千米/时的速度,4小时到达,如果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现在可以多少小时到达?第一种方法:①、先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60×4=240(千米)②、再求现在的速度(现在的速度=原来的速度×2)60×2=120(千米/时)③最后求现在可以多少小时到达?(时间=路程÷速度)240÷120= 2(小时)第二种方法:(路程不变,速度扩大2倍,时间缩小2倍,但是小学不提倡这样做)4÷2= 2(小时)4、从甲地到乙地,原来以80千米/时的速度,4小时到达,但事实是用了8小时,实际的速度是多少?第一种方法:①、先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80×4=320(千米)②、再求现在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320÷8= 40(千米/时)第二种方法:(路程不变,速度缩小几倍,时间扩大几倍)①、先求时间扩大几倍8÷4= 2②、再求现在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80÷2= 40(千米/时)5、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80平方米,长是16米,如果宽是原来的2倍,长不变,求现在的的菜地面积?第一种方法:①、先求原来的的宽(宽=面积÷长)80 ÷16= 5 (米)②、最后求现在的菜地的宽(现在的菜地的宽=原来的的宽×2)③最后求现在的菜地面积(面积=长×宽)16×10 = 160 (平方米)第二种方法:(长不变,宽扩大几倍,面积也扩大几倍,但是小学不提倡这样做)现在的菜地面积: 80×2 = 160 (平方米)6、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80平方米,宽是5米,如果长是原来的一半,宽不变,求现在的菜地面积?第一种方法:①、先求原来的长(长=面积÷宽)80 ÷5= 16 (米)②、最后求现在的菜地的长(现在的菜地的宽=原来的的宽÷2)16 ÷2= 8 (米)③最后求现在的菜地面积(面积=长×宽)8×5= 400 (平方米)第二种方法:(宽不变,长缩小几倍,面积也缩小几倍,但是小学不提倡这样做)现在的菜地面积: 80÷2= 40 (平方米)7、火车每小时可以行驶120千米,它的速度可以写成(120千米 /时)。
8、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特例提示100×10=1000 ;900×90=81000)9、250×4的积末尾有(3 )个0。
10、笔算下列各题630×80 639×80 608×85 630×82 125×2411、估算639×82≈56000609×78≈48000698×98≈70000630×45≈30000 125×24≈2000 700×80=56000600×80 =48000700×100=70000600×50= 30000 100×20=200012、用递等式计算62×85 + 62×25 678 —78÷638 + 62×25 600÷25 + 400÷2513、运用积的变化规律,不计算比较大小420 × 30 = 42 × 300 38 × 120< 380 × 1425 ×400< 440 × 25 48 × 30 <24 × 70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结合图形记忆几何的概念)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