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市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0XX年三月八日目录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程概况 (1)4 人员组织机构 (3)5 实体检测的内容 (4)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4)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5)8 楼板厚度检测 (7)8.1 检验部位 (7)8.2 检验步骤与方法 (7)8.3 检验标准 (7)9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和强度检验 (8)9.1 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规定 (8)9.2 同条件养护试件取样数量及部位 (9)9.3 强度检验 (10)1 编制目的为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统一项目质量验收,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确保本工程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特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为本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依据,为现场项目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组成内容。

2 编制依据2.0.1 本工程施工图纸;2.0.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2.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2.0.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2.0.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3 工程概况3.0.1 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竹子林片区,地块西临园博园,南临深南大道,北接xx 竹盛花园,东与敦煌大厦紧邻。

3.0.2 项目地块基本呈正方形,用地面积为5085.37平方米,项目是座集办公、多功能会议、少量商业配套为一体的超高层办公楼。

本工程建筑主体地面为一座30层塔楼(含六层裙楼),设有四层地下室。

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人防工程异地建设。

建筑总高度为129.84米。

总建筑面积为63904.12平方米,规定容积率为9.4。

3.0.3 本工程的建筑类别为一类高层名用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结构类型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防火设计类别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Ⅰ级。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0.4 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概况如表3.0.4所示。

表3.0.4 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概况3.0.5 楼板设计厚度如表3.0.5所示。

表3.0.5 楼板设计厚度3.0.6 各层层高如表3.0.6所示。

表3.0.6 各层层高3.0.7 钢筋保护层厚度1 混凝土构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表3.0.7-1要求。

表3.0.7-1 混凝土构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2 地下防水混凝土构件、基础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表3.0.7-2所示。

表3.0.7-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 人员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检测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组长:(项目经理)———现场总负责副组长:(执行经理)———现场施工总协调质量主任)———技术总指导组员:(技术负责)———方案制定(质量员)———质量验收(安全主任)———安全监督民(施工员)———现场施工协调张中(施工员)———现场施工协调5 实体检测的内容本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a、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b、钢筋保护层厚度;c、楼板厚度;d、混凝土试块检测。

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6.0.1 检验部位:本项目的回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采用在相关楼层中抽取若干层次进行检查的方式。

具体部位应与监理方共同讨论后决定。

现暂定检验部位如下详见下表6.0.1。

表6.0.1 检验部位6.0.2 检测方法1 按批检测: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不得少于该批构件总数的30%,且测区数量不得少于100个。

按单个构件检测: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小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需钻取混凝土芯样对回弹值进行修正时,芯样试件数量不少于3个。

2 必须使用有检定合格证书的回弹仪。

在检测前,需在20±5℃的室温条件下对回弹仪按标准方法在钢砧上进行率定。

其率定平均值应符合80±2的要求。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为(-4~+40)℃。

3 检测前应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粉屑。

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

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块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

4 回弹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

规范对相邻测区的间距,测区的面积、回弹仪的使用方向、施压方法、碳化深度值的测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5 碳化深度测量。

测完回弹值后随即测量构件的碳化深度。

用凿子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清除粉末、碎屑后立即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浦在混凝土孔洞内壁边缘处,用钥尺测量自测面至深部不变色边缘处的垂直距离即为测点的碳化深度。

一般一个测区选择一处测量碳化深度。

6 数据处理。

从每个测区测得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余下的10个回弹值的均值作为测区的回弹值。

当弹击方向为非水平方向时,应首先对回弹值进行修正,然后进行非标准测面(即侧面布置在混凝土浇灌方向的顶面或底面)修正,最终得出测区回弹值躬。

以测区内各测试点的碳化深度均值作为测区碳化深度植入。

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7.0.1 检验部位:由市质检站、监理、甲方共同协商抽取,本项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采用在相关楼层中抽取若干层次进行检查的方式。

现暂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部位详见下表7.0.1。

表7.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部位7.0.2 检验方法本工程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所使用的检测仪器经过计量检验,检验操作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检测误差不大于1mm。

7.0.3 检验标准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内构件为+10mm,-7mm;板内构件为+8mm,-5mm。

7.0.4 检测数量1 在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及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数量、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固定牢固,以确保结构保护层厚度正确。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其允许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 在进行钢筋保护层实体检测时,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监督抽检时应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7.0.5 合格判定对梁类、板类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分别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合格点比例达到90%及以上,检验结构判定为合格;2 合格点比例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再行检验,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比例达到90%及以上时,仍判定为合格;3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值的1.5 倍。

8 楼板厚度检测8.1 检验部位本项目的楼板厚度检测根据不同的栋号不同的板厚分别检测,具体部位与监理讨论决定。

8.2 检验步骤与方法8.2.1 根据检验部位与设计图纸,查出该板的厚度设计值。

8.2.2 一般检测板中部位,由于本工程采用非破损检测方法,所以不需要钻孔,只需在每个检测部位除去该板下面0.2m×0.2m,在该板上面对应的地方将泥浆杂物清理干净即可。

8.2.3 采用楼板厚度检测仪对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并记录。

8.3 检验标准楼板厚度偏差应满足10%,如板中部位实测值和设计值偏差10%以上的,在该板对角位置各加抽一点,示意如图8.3.0所示。

图8.3.0 楼板检测图9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和强度检验9.1 养护试块留置规定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下列要求:9.1.1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工程师(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9.1.2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9.1.3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9.1.4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钢筋笼子中,间距100mm,挂于所代表的混凝土母体处,与母体混凝土结构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9.1.5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9.1.6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9.1.7 C60混凝土部位需采取抽芯检测,检测部位由检测中心和市质检站确定。

9.2 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试件取样数量及部位由项目部会同监理方共同选定,具体留置部位与数量详见下表9.2.0。

表9.2.0 留置部位与数量表9.3 强度检验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评定,乘1.1 折算系数取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