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一、设计题目——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其属于设计地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地面是将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整平,使其成为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布置的平整地面。
对于平整场地,合理设定土方工程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是《总图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进一步掌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的工程。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方格网法是将基地化分为若干个方格,根据自然地面与设计地面的高差,计算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平坦场地。
设计时要求填方和挖方基本相等,即要求土方就地平衡,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对于一块表面上崎岖不平的土体,经整平后使其表面成为平面。
设平整前的土方体积为V :V=)(4)432(441243212∑∑∑∑∑∑=+++ijj j j j hPi a h h h h a式中:V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自然地面下土体的体积; a ——方格边长(m );——方格网交点的权值,i=1表示角点,i=2表示边点,i=3表示凹点,i=4表示中间点,其权值分别为1,2,3,4。
h 1j h 2j h 3j h 4j ——各角点,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h ij ——各角点(或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设方格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x ,则整平后土体的体积为:∑∑=412'))((4x f P a V i式中:——土体自水准面起算平整后土体的体积(m 3); x ——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m ); a ——方格边长(m );m ,i ——X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n ,j ——Y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当土方平衡时,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V V=∑∑41ijhPi=∑∑41))((xfPi由于式中只有x为未知数,所以可以求出来,从而求出方格网各个交叉点的设计标高。
由此求出的设计地面标高,能使填方量和挖方量基本平衡。
2.布置方格网在绘有地形的平面图上布置方格网,使其一边与用地长轴方向平行。
边长采用20m*20m。
将方格网交叉点编上顺序号,填在其左下方。
详细布置见附件。
3.确定自然地面标高从地形图上求出自然地面标高,根据等高线数值,利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交叉点的自然地面标高,填在方格交叉点的右下方。
详细布置见附件。
4.求设计地面标高根据初步确定的场地设计标高及设计地面的坡度(南北向坡度为i,东西向坡度为j),逐一计算出各交叉点的设计标高,并填在其右上方。
(1)求方格网第1点的设计标高。
设方格网第1点的设计标高为x,设,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x,整平后的土方体积为V/ 角点:P1:∑h1j=h1+h6+h13+h18+h19+h20+h21+h22=345.7m边点:P2:2∑h2j=2(h2+h3+h4+h5+h7+h12)=503.2m凹点:P3:3∑h3j=3(h14+h15+h16+h17)=518.7m中间点:P4: 4∑h4j=4(h8+h9+h10+h11)=683.2mV=a2(∑h1j+2∑h2j+3∑h3j+4∑h4j)/4Δh南北=i*a=0.5%*20=0.1mΔh 东西=j*a=1%*20=0.2mP1=1: ∑f(x1j)=h1+h6+h13+h18+h19+h20+h21+h22=8x+5.6P2=2: 2∑f(x2j)=2(h2+h3+h4+h5+h7+h12)=12x+6.4P3=3: 3∑f(x3j)= 3(h14+h15+h16+h17)=12x+8.4P4=4: 4∑f(x4j)= 4(h8+h9+h10+h11)=16x+9.6V/= a2 [1∑f(x1j)+ 2∑f(x2j)+3∑f(x3j)+ 4∑f(x4j) ]/4由V=V/得:X=42.10m(2)计算各交叉点的设计标高。
5.计算施工高度用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自然地面标高,结果即为施工高度,填在交叉点的左上方。
所得结果为负值时,表示该店为挖方;所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该点为填方。
(施工高度)(设计地面标高)(角点编号)(自然地面标高)(施工高度)(设计地面标高)(自然地面高度)(角点编号)(填)+2.3020.50 118.20(挖)-0.8020.6021.40136.标注零点、确定零线位置在一个方格之内相邻两交叉点,如果一点为填方而另一点为挖方时,在这两点之间必有一个不填不挖之点,此处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相等,即施工高度为零,故称为零点。
零点的位置可用图解法求出,用直尺在填方交叉点沿着与零点所在边垂直的边上,标出一定比例的填方高度,然后,在挖方交叉点相反方向标出同样比例的挖方高度,两高度点连线与方格边相交点,即为零点。
将零点连接成线段,即为零线(挖方区和填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7.计算土方量方格中如果没有零线,其土方量计算较为简单;否则,由于零线的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土方量计算公式也不同。
使用时应根据附件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将各方格网的土方量分别标注在图中,然后,按列分别求和,并标注在栏内,最后可得挖方总数量和填方总数量。
计算土方量: Ⅰ: 328721200.3904)80.080.020.110.1(204)(m a V h h h h =+++=+++=+ Ⅱ:329832200.3104)10.080.000.120.1(204)(m a V h h h h =+++=+++=+Ⅲ: 332499103248m .9)50.040.0)(10.040.0(64.020))((610h h h h h =++⨯=++=aV 三角锥体— 3210349248m .12948.9)40.010.050.0*210.0*2(620)22(6=+-++=+-++=+三角锥体V a V h h h h Ⅳ:32254111021110265.47)50.040.030.050.0(4)50.040.0(20)(4)(m a V h h h h h h =++++=++++=-+V =322541110254265.37)50.040.030.050.0(4)30.050.0(20)(4)(m a h h h h h h =++++=++++Ⅴ: 三角锥体—V =332121115113112m 57.11)50.040.0)(30.050.0(65.020))((6a =++⨯=++h h h h h 321161252m 24.7857.11)50.010.040.0*230.0*2(620)22(6=+-++=+-++=+三角锥体V a V h h h h Ⅵ: -V =32214138721413200.8)20.020.080.080.0(4)20.020.0(20)(4)(m a h h h h h h =++++=+++++V =322141387287200.128)20.020.080.080.0(4)80.080.0(20)(4)(m a h h h h h h =++++=++++Ⅶ:32298151421514286.17)30.020.010.080.0(4)30.020.0(20)(4)(m a V h h h h h h =++++=++++=-322981514298286.57)30.020.010.080.0(4)10.080.0(20)(4)(m a V h h h h h h =++++=++++=+Ⅷ:332159109392m 33.0)30.040.0)(10.040.0(61.020))((6a =++⨯=++=+h h h h h V 三角锥体3291615102m 00.71233.0)10.060.030.0*240.0*2(620)22(6=+-++=+-++=-三角锥体V h h h h a V Ⅸ: =+++=-4)(hh h h a 171611102V 00.2104)60.060.050.040.0(2022=+++Ⅹ:74.4)60.040.0)(50.040.0(6)4.0(20*(632111218123122h hh h h a =++=++=+)()三角锥体V74.16474.4)40.060.060.0*250.0*2620)2262121718112ha =+-++=+-++=-((三角锥体V h h h VⅩⅠ:00.2204)80.090.030.020.0(204)(2201915142h h h h a =+++=+++=-VⅩⅡ: 00.3204)00.100.160.060.0(204)(2222117162h h h ha =+++=+++=-V挖填方总量表各列挖填方表附件:1 .方格网土方计算公式(1)四点为填方或挖方时:4)(h h h h a 43212+++=±V =∑h a 42 V ——填方(+)或挖方(-)的体积(m 3)(2)相邻二点为填方或二点为挖方时。
∑+=++++=±h h h ah h h h h h a 4)( )((4)(231243212312V ∑+=++++=±h h h ah h h h h h a 4)( )((4)(242243212422Vh ——方格网交叉点的施工高度(m ,用绝对值)(3)三点挖方一点填方或三点填方一点挖方时 +)()三角锥体h h h h h a 3121312*(6++=+V +-++=-)22614322h a h h h V (V 三角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