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

(四)马克思 1.商品的价值是由直接导致该商品生产的工人的活劳动和间接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构成。 2.商品的价值是 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决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构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内容概要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
一、理论发展过程 (一)威廉·配第 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 1.1662年,《赋税论》 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2.价格区分 自然价格:商品的价值 政治价格:市场价格
(二)亚当·斯密 1.1776年,《国富论》 首次区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价值两个意义 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 效用 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 购买力 提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这一观点比威廉·配第前进一步。 配第看来,只有 开采金银的劳动决定价值,其他部门的劳动只有在以其产品与金银相交换的前提下才间接决定价值,亚 当·斯密强调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熟悉 1.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2.效用价值论中商品价值的来源、价值量的确定、价格形成的基本规律。 3.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 4.供给函数、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条件。 6.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及检验。
了解 1.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效用价值论的理论产生过程,对效用价值论的认识。 3.需求关系的特殊情形。 4.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及一般均衡。 5.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与均衡。 6.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及典型模型。 7.有效市场理论的形成及主要作用和局限。 8.资本市场的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
资产评估及时更新完整一手课件微信(QQ)852433795,谨防倒卖 2.亚当·斯密主要观点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劳动决定价值”。 第二,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该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或能支配的劳动。“ 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价值”。 第三,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即商品价值由 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构成,“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三)大卫·李嘉图 1.认为劳动决定价值,劳动既包括活劳动,也包括物化劳动。商品价值量和耗费劳动量成 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2.由于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他 没能说明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转移如何在同一劳动过程中得以实现。 3.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量。 4. 不适当地把适用于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即由最不利条件的土地产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法则 视为普遍法则。
第01讲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
学习目标 ●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理论 ●对相关理论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点的应用 题型分值 ●以考查客观题为主,也可涉及综合题 ●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掌握 1.劳动价值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规律 2.效用价值论的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4.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5.均衡价格、供求定理 6.市场结构的划分 7.有效市场的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