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首先,我想说非常感谢老师能够让我们去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籍。

因为在大学里面,现在能够静下来读书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尤其是在崇尚快速阅读的今天。

于电子书籍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忽视了纸质的书籍,导致书卷气变成了电子气。

而老师则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尤其是接受我们这种扛旗专业的学者们独特思想的熏陶,而我阅读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书籍。

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法上,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马克思主义文章经典,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放在首位的。

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迷茫和模糊现象。

针对此情,我们就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诉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在阐述我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之前我想谈一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马克思之后,之后代表了未来,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也坚信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会更加美好。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安葬仪式上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两项伟大的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是‘科学巨匠’,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的的成就,那么外国学者如何看待马克思了?这本《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英国的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同意也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书《卡尔·马克思传》。

《卡尔·马克思传》一书中就谈到了在马克思去世以后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提出了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影响最大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以百万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

作为反抗的工具,马克思对宗教的描述给很多从中看到自己使命的人以很大的力量:“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状态的精神一样。

”这些思想给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维度。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价值两方面都是思想的巨人。

无论其中一些理论多么令人感到疑惑,无论其中一些价值多么微小,走过了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都是人类对共同生活新方式的寻求的不可分割、永恒的一部分。

——戴维·麦克莱伦的《卡尔·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445页这样的一种影响的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表达的是一种对更为理想和公正的社会的希望。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在欧美再次畅销。

欧美的很多人又重新的拿来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回归马克思主义,想要从《资本论》中找到爆发金融危机的答案。

于是马克思的理论在世界理论界中又一下子又热了起来。

在20XX年8月20日法国《新观察家》杂志一篇名为《回归马克思》的文章中说:“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的航道让《资本论》有了重生的机遇。

在最近这场经济危机之后,有人在华尔街游行,并喊出了”马克思有理“的口号,也有人记起了这位各国思想家掷地有声的预言:资本主义将不可规避的自我灭亡。

”这些变化也可以看出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因此,红旗不倒,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让我们受益匪浅。

而我将从以下几点谈一谈关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我的一些体会:一、作者简介:戴维·麦克莱伦,1940年生。

曾就读于麦钱特泰勒斯学校,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

现为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客座教授,之前是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是美国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它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

他关于马克思的传记被公认为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是第一部涵盖了马克思生活各个方面的英文版传记。

至今已修订出版了四版。

他主要著作:《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马克思传》等。

这些著作大部分在中国国内被翻译并出版。

二、内容简介:本书被誉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叙述”。

它述及马克思以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到俄国马克思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与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

这本书主要是讲发生在20世纪的,如苏俄、中国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三、阅读体会看一本书,首先要看它的目录,这本书的目录有1个导论:马克思的遗产。

五编24章节:第一编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讲的是:恩格斯的贡献、与修正主义的论战、激进派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第二编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讲的是:列宁、斯大林和之后的共产主义。

第三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马克思主义,主要讲的是瑞典的委员会共产主义及葛兰西。

第四编中国和第三世界,具体阐述了中国模式。

第五编欧洲和美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讲了法兰克福学派、德拉沃尔佩学派、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英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在美国。

从目录中不难发现,这本书有24章,可谓是按照马克思死后,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很清晰的概括了。

根据这本书的目录,通过阅读,可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可以简单划分为欧洲阶段、欧洲到亚洲阶段、战后阶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50年。

首先,欧洲阶段。

随着1847年在欧洲伦敦诞生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发布了《宣言》,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从此蓬勃发展。

在这之后,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其后在欧洲诞生的其他工人阶级政党。

于此同时,1871年,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这些都算是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紧接着1883年,马克思去世了,恩格斯负责领导第二国际。

这段时间,欧洲相对平静,恩格斯趁此机会把欧洲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联合起来。

第二阶段:欧洲到亚洲阶段。

19世纪后期,欧洲短暂和平与缓和局势,恩格斯去世后,没有一个坚定的领导核心,各种思潮开始碰撞,尤其是面对缓和的局势时,各种妥协和各种批判进行了大量的论战,这也为后来第二国际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这种多元而看似有点混乱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思潮一起欧洲传入亚洲,第一站是俄国。

1883年9月,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成立了,主要领导人是普列汉诺夫,宗旨是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民粹主义,深入研究俄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这个组织就是后来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因已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宣告解散。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明克斯宣布成立,主要领导人为列宁和马尔托夫。

正是这两人代表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形成了后来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在同德国的战争中损失巨大,国内形势恶化到崩溃的边缘。

1917年2月,彼得格勒的工人于长期战争和饥饿而走上街头,派往镇压工人运动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

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1921年3月,列宁非常果敢与睿智,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并开始实施商品经济,并允许小资本家存在。

这就是在俄国以列宁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列宁于1924年病逝,他的新经济政策也随后被废止。

1929年,斯大1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他的继任者们继续在这一模式下走下去,虽然经过一些改革,但是成效不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这就是在苏联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实践。

第三阶段:亚洲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战后社会主义的探索,主要介绍几种模式,第一个苏联模式的产物,选取了匈牙利;第二种是外资内社形态,选取了印度;第三种名资实社形态,选取了瑞典;第四种资入社形态,选取了委内瑞拉;第五种阿拉伯社会主义,选取了伊拉克和利比亚。

第六种便是:中国模式。

其中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谈论中国模式,就要谈论我们伟大英明的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谈论中国模式的成就,主要看三件大事。

第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巨大成果是新中国的诞生,这一变革的基本手段是中国1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熟睡的狮子,就让它这样一直沉睡下去,永远沦落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国家。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梯队大国中间,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完成的。

第二个事件是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巨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一变革的基本手段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