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连接体问题》word版

《简单连接体问题》word版

连接体1、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2、在哈尔滨冰雕节上,工作人员将如图的小车和冰球推进箱式吊车并运至大型冰雕顶部安装,先后经历了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上匀加速、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四个过程。

冰球与水平底板和右侧斜挡板始终保持接触但摩擦不计。

其中冰球与斜挡板面间存在弹力的是( )A .向右匀速过程B .向右匀减速过程C .向上匀加速过程D .向上匀减速过程3、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2千克,m B =8千克.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与一弹簧秤相连(弹簧秤质量不计),则弹簧秤上读数为(g 取10m/s 2)( )A 、20牛B 、32牛C 、60牛D 、80牛4、如图所示,有A 、B 两个物体,M A =2M B ,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在它们一起下滑的过程中( )A 、它们的加速度a = g sin θB 、它们的加速度a < g sin θC 、细绳的张力T = 0D 、细绳的张力T =(M B g sin θ)/3 5、如图,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和B 以轻弹簧相连接,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作直线运动,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当突然撤掉力F 时,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 、0,0;B 、a ,0;C 、B A m a m a ,D 、)(,)(B A A B A A m m a m m m a m ++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gB . m g m M )(-C .0D . mg m M )(+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 的小滑块。

木板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 ,图。

取g =10m/s 2,则( )A .滑块的质量m=4kgB .木板的质量M=6kgC .当F=8N 时滑块加速度为2m/s 2D .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aF A B θ B A 1 F/N a /m·s -2 O 6 M F m 48、如图所示,有4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并排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标记(号)为“2,0,1,4”,其中2号物块被竖直板挡住,不计所有接触处的摩擦,则0号木块左右两侧面所受的弹力之比为( )A. 1:2B. 2:1C. 3:2D. 2:39、如图为某国产武装直升机拖曳扫雷具扫除水雷的演习模拟图。

扫雷具质量为m ,当直升机水平匀速飞行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恒成θ角,已知物体所受浮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拉力大小为mg cos θB .绳子拉力一定大于mgC .海水对物体水平作用力小于绳子拉力D .海水对物体水平作用力可能等于绳子拉力10、如图所示,在足够长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小木块(长度不计)1、2、3,中间分别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2L +μ(m 2+m 3)g /kB .2L +μ(2m 2+m 3)g /kC .2L +μ(m 2+2m 3)g /kD .2L +μ(m 1+m 2+m 3)g /k11、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 、b 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 ,其中b 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 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

现过a 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 ,可缓慢的将a 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 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A .拉力F 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B .开始时拉力F 最大为G ,以后逐渐减小为0C .a 、b 间的压力开始最小,而后逐渐增大到GD .a 、b 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12、如图所示为通过轻杆相连的A 、B 两小球,用两根细线将其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O 点。

已知两球重力均为G ,轻杆与细线OA 长均为L ,现用力F 作用于小球B 上(图上F 未标出),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且A 、B 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

则力F 最小值为( )A 、G 22 B 、G 2 C 、G D 、2G 13、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m 、M 置于粗糙的斜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

开始时m 、M 均静止。

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m 所受摩擦力0fm F ,M 所受摩擦力F fM =0,现将M 与连接的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A .F fm 大小不变B .F fm 方向改变C .F fM 仍然为零D .F fM 方向沿斜面向上θ 扫雷具14、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竿上有一质量为m 的人可以看成质点,当此人沿着竖直竿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A.(M +m )g -maB.(M +m )g +maC.(M +m )gD.(M -m )g15、 如图所示,电动机以恒定的功率P 和恒定的速度v 0卷动绳子。

通过光滑的滑轮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当物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θ角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对物体拉力为恒力,大小为0P vB .木箱将减速运动,此时速度大小为0cos v θC .此时木箱对地的压力0sin P mg v θ-D .此时木箱加速度大小为0cos P g mv θμ- 16、某小孩在广场游玩时,将一氢气球系在了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上,在水平 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

若水平风速缓慢增大,不考 虑气球体积及空气密度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砖块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B .砖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砖块可能被绳子拉离地面D .细绳受到的拉力逐渐减小17、如图所示,两个水平摩擦轮A 和B 传动时不打滑,半径R A =2R B ,A为主动轮。

当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处放置的小木块恰能与A 轮相对静止。

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为让其与轮保持相对静止,则木块离B 轮转轴的最大距离为(已知同一物体在两轮上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相等)( )A .RB /4 B .R B /2C .R BD .B 轮上无木块相对静止的位置18、如图所示,木块A 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受到6N 水平拉力作用时,产生了3m/s 2的加速度。

若在静止的木块A 上面放置质量为4kg 的木块B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当6N 水平拉力作用在B 木块上,A. 木块A 、B 一起加速运动B. 10s 后木块B 的速度大小为15m/sC. 木块A 对木块B 的摩擦力大小为2ND. 10s 内木块B 对木块A 做的功为100J19、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

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A FB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20、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2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22、动车组列车是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它将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多节车厢上。

如图所示,某车次动车组由8节车厢连接而成,每节车厢平均质量为m =20t ,其中第1节、第3节、第6节、第8节是带动力的,每节动车可以提供P 0=750kW 的额定功率。

设动车组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每节动车在行驶中的输出功率相同,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恒为重力的0.025倍(g 取10m/s 2)。

求:(1)动车组行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当动车组以加速度a =0.5m/s 2加速行驶时,第3节动车对第4节拖车的作用力大小;(3)若动车组以额定功率启动,经400s 时间加速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则整个加速过程中所通过的路程为多少?(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