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喷井立清蜡工具操作工作前安全分析

自喷井立清蜡工具操作工作前安全分析

挂绷绳及紧绷绳时绷绳滑脱甩到人身上。。。
三、危害因素识别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吊装作业中发生的挤 压、坠落 、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造 成的伤害。
可能存在的起重伤害: 吊装平台、爬梯、清蜡支架时吊装物坠落造成对人体伤害; 吊装固定平台时,固定平台与防喷管在紧固螺栓未固定时造 成对人手挤压伤害; 吊装钢丝绳及皮带甩出对人体打击。。。
三、危害因素识别
1、危害因素
危害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职业病、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的根源与状态; (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 危害的类别---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害因素与代码》 ★物理的 ★化学的 ★生物的 ★心理、生理的 ★行为的 ★其他危害(如:环境)
三、危害因素识别
三、危害因素识别
高处坠落:是指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造成的伤 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可能存在的高处坠落: 吊装操作平台后,在爬梯还未安装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爬到 采油树或操作平台上拆吊具(钢丝绳或皮带)发生坠落;
清蜡支架绷绳缠绕、顶部绷绳松,人员爬到清蜡支架顶部操 作时发生坠落。
三、危害因素识别
自喷井立清蜡支架操作 工作前安全分析
车排子采油作业区 杨志民
汇报内容
一、概述
二、识别及工作任务分解
三、危害因素识别
四、风险防范措施
五、安全观察与沟通
安全经验分享 侧风路段开车注意事项
什么样的车受侧风影响更大 车体越宽大,受风面积就会更大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但实际上汽车的自重、悬挂的软硬等等诸多方面都影响汽车 在风中的稳定性。 如今的汽车都在强调更低的风阻系数,因为在正常高速 行驶时,车外的气流会在车表形成一个下压的力以增强行驶 稳定性,但突然袭来的侧风会打破这种涡流,令原本的下压 力方向发生改变,阻力和升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样就 会令车辆发生行驶路线的偏移。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汽车装备 了一套刚性比较好的悬挂系统,那么将很有利于汽车在侧风 中保持稳定。此外,由于后轮驱动的轿车整车重量分配更加 均衡,这对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风险防范措施
3、行为危害
1)指挥错误 措施:安排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指挥。 2)操作失误 措施:员工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操作前制定作业指导 书,按吊装规范正确进行吊装作业。 3)监护失误 措施:监护人员注意力集中,发现异常状态及时提醒。 4)其他错误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拆吊具人员做好高处作业防范,地面人员做好上到高处 人员防护
高处坠落
在立清蜡支架之前提前将绷绳缠绕牢固,并将5根绷绳 分别拉开,避免缠绕(避免人员爬到清蜡支架顶部操 作) 因挖掘基坑不深,人员尽量避免在基坑内操作
坍塌 其他伤害
正确姿势操作,注意脚下,工具在合适位置摆放,避免 多人在同一位置处操作
坍塌:
可能存在的坍塌:
挖掘清蜡支架底部固定基坑时,土质松软造成坍塌。
其他伤害:
可能存在的其他伤害: 除以上可能发生的伤害外,操作人员发生摔倒、碰撞、扭伤、 擦伤等。
三、危害因素识别
2、风险评估
使用LEC法进行风险评分 风险 =可能性x暴露频次 x严重性 D = L X E X C
可能性(L):指实际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的几率有 多大(如在严重性的表里所定义的)。
二、识别及工作任务分解
2、工作任务分解
安装清蜡支架
1、将清蜡支架、操作护栏、 防喷管、爬梯安装设施准备到位
2、开挖0.6~0.8m深基坑,大小 以需安装的清蜡支架底部支腿为准 3、安装防喷管及操作平台 4、安装平台爬梯 5、对清蜡支架顶部挂绷绳 6、吊装清蜡支架,回填基坑 7、打桩,拉紧绷绳 8、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什么是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是一个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估的工具;
识别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而提出控制措施,从 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把一项作业分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找到 控制危害发生的措施。 是将风险最大限度的消除或控制的一种方法。 也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 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 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心理、生理的危害
• • • • •
负荷超限 健康状态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障碍
三、危害因素识别
行为危害
• • • •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三、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对安装清蜡支架施工操作分析如下: • 存在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的、心理生理的、 行为的危害。 • 暴露的频率:该操作为非常规性操作,不定 期的进行,年均操作频率为4~5次。 • 严重性:人员严重受伤,致残或较小的财产 损失。 • 可能性: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四、风险防范措施
2、心理、生理的危害防范措施
1)负荷超限 通过对立清蜡支架操作,可能产生负荷超限的操作为打 桩操作。 防范措施:对具备打桩操作的员工轮流进行操作,视情况 调整休息。
四、风险防范措施
2、心理、生理的危害防范措施
2)健康状态异常 防范措施:对健康状态异常的员工不安排进行操作,操作 过程中注意观察员工若存在生理不安全状况及时提醒并安排 休息。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障碍
三、危害因素识别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冒顶片帮
• 透水 • 放炮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淹溺

• 瓦斯爆炸 • 火药爆炸 • 锅炉爆炸 • 容器爆炸 • 其它爆炸
• 灼烫
•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 ★
四、风险防范措施
1、物理因素危害防范措施
物理因素风险及控制措施表(二)
物理危害分项 因素 使用扳手、管钳、虎口 钳等工具时,工具掉落 、滑脱造成物体打击伤 害 使用榔头砸桩时,造成 榔头打击伤害 挂绷绳及紧绷绳时绷绳 滑脱甩到人身上 吊装平台、爬梯、清蜡 支架时吊装物坠落造成 对人体伤害 吊装固定平台时,固定 平台与防喷管在紧固螺 栓未固定时造成对人手 挤压伤害 吊装操作平台后,在爬 梯还未安装的情况下, 操作人员爬到采油树上 拆吊具(钢丝绳或皮 带)发生坠落 清蜡支架绷绳缠绕、顶 部绷绳松,人员爬到清 蜡支架顶部操作时发生 坠落 挖掘清蜡支架底部固定 基坑时,土质松软造成 坍塌 操作人员发生摔倒、碰 撞、扭伤、擦伤等 消除或控制措施 正确使用工具,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二、识别及工作任务分解
1、识别工作任务
(以作业区完成的CH8023井安装清蜡支架平台工作为事例)
要干什么——CH8023井压裂后自喷生产已近一周,接地质组通知需对 该井安装清蜡支架及平台以便测试队正常对该井进行清蜡作业。 时间——2012年4月25日 地点——车67井区CH8023井 人员——运行长、副运行长、当班员工两名合计四人 工具——900mm管钳二把、铁铲2把、8磅榔头一把、虎口钳一把、 200mm活动扳手两把、抽油机皮带两根、 配合车辆——3吨随车吊
三、危害因素识别
暴露频次(E): 暴露频次显示一种危险的情况多长时间发生一次,
他可能是指对于有毒化学品或者对危险设备的使用时
的暴露。
三、危害因素识别
严重性(C):
表面的影响显示发生的状况的严重程度。
三、危害因素识别
风险评分 风险 =可能性x暴露频次 x严重性 D = L X E X C=3 X1 X7=21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危害因素识别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 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人身伤亡。不包 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 发的物体打击。
可能存在的物体打击: 使用扳手、管钳、虎口钳等工具时,工具掉落、滑脱造成物 体打击伤害;
使用榔头砸桩时,造成榔头打击伤害;
四、风险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一般包括: •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 • 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 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 • 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 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
四、风险防范措施
1、物理因素危害防范措施
物理因素风险及控制措施表(一)
三、危害因素识别
2)防护缺陷 • 无防护—操作平台未安装爬梯 •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操作平台上防护栏缺失、清蜡支架踏 步钢筋缺失 • 防护不当 • 支撑不当—绷绳桩数量不够 • 防护距离不够—绷绳桩安装距离不够 • 其他防护缺陷 3)机械 可能发生的有物体打击、起重、高处坠落、坍塌、其他因素
三、危害因素识别
总的来说,车体宽大的SUV,自重较轻的、悬架较软的 轿车,还有动力小的微型车抗侧风能力较弱。 侧风路段驾驶技巧
许多的交通意外都是由于驾驶员在险情出现后没有很好 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或是反应过激造成的,所以经常观察前 车、保持合理的车速和注意路边的警告标示都十分重要。 当车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侧风影响后,急踩刹车或急打 方向都是不明智的举动,应该先搞清车辆的偏移路线,然后 再慢慢地修正方向。而在超越大车时,应在有足够把握的前 提下全力尽快完成超车。
物体打击
打桩人员正确站位,打桩选用合适的榔头,手扶人员抓 油管桩牢固,打入地表稳固后不再手持 专注操作,操作绷绳人员抓牢 吊装悬挂绳索牢固,人员不要站在吊装物下方,需经过 吊装、司索培训人员操作,起重设备检查完好 不要用手扶在操作平台底部穿管与防喷管接触口,在操 作平台与防喷管紧固螺栓未固定前不要将吊绳松动
物理危害
• • • • • • • • • 设备设施缺陷 电危害 电磁辐射 噪音, 振动 标志缺陷 机械 明火 高、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三、危害因素识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