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卷高考作文专题复习1.微写作。
(1)“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当代诗人冯唐的诗句,请你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至美的“你”,写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写诗),描绘你心中的至美。
要求:感情真挚,句子整散结合,富有文采。
写100﹣120个字。
2.“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是一首在“中国?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诗名是“故乡”。
每个人心中都对诗中的“两个字”有着自己的理解。
请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你对故乡的情感,并围绕这个词语来描述你的故乡,不少于100 字。
3.微写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以“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征文比赛中,上海市600多所小学两万多名学生递交了参赛作文,“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笔下的“传家宝”。
“撒谎作文”又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纵观学生作文,写妈妈,无非是半夜送我上医院或者雨中送伞把肩膀淋湿了;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倒在讲台前;写挫折,就写父母遇上车祸,自己成了孤儿……矫揉造作的虚假文风正以其强大的势头遮掩了真情的天空。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2)试着归纳两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写出一种解决办法。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是个科技无所不在的世界。
学生遇到了作文软件,棋手遇到了对弈机器,医学遇到了克隆技术,太空遇到了载人飞船……科技令人惊叹,使人“任性”,也让人惶恐。
面对科技,人类会自信,会自大,也会自卑……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文学作品总是要“歌颂美或鞭挞丑”的。
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赞美或批评的文字。
②以下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对这一句话发表看法。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③请以“致秋风”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两块破砖摆在街边或路边,表示此位已占,即使此位整天或更长时间闲着没用,也就这么被占着;图书馆自修室的桌椅上随便放上一个物件就表示此位有主,即使该“主人”整晚自修并不现身,此位也就那么空着。
另一种情况是,公交车门刚打开,男女老少拼命往上挤,目的是想占上个好位子;学区房火热,只因家长想给孩子占个理想学位。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占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引发人们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
”猴年春节,“抢红包”称为最热的话题之一。
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
“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要求:①观点明确,语言简明连贯;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90字左右。
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子曰:“君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人皆仰之。
” (《论语?子张》)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优,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请根据以上《论语》中谈及的君子的某种特点,联系你心目中符合这一特点的人物或植物,描画一副你心目中的“君子形象”要求描写形象,具体生动,特点突出。
9.某市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向市民发起“营造无烟环境,共享健康生活”的倡议,请你为此拟一封倡议书,只写正文,不超过150个字。
10.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①如果你到半山园游览,请根据上文或你对王安石的了解,在留言簿上写一段留言,表达你的心情。
可写诗歌。
要求:情感真挚,有感染力。
②有人倡议,有围墙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
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语言简明,有理有据。
③汉字书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会场上高潮迭起,令人赞叹的瞬间也很多。
请描绘你认为最难忘的一幕,与大家分享。
要求:描写生动,画面感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微写作。
(1)“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当代诗人冯唐的诗句,请你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至美的“你”,写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写诗),描绘你心中的至美。
要求:感情真挚,句子整散结合,富有文采。
写100﹣120个字。
【分析】(1)本题考查现代诗句的表现手法,要准确指明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本题考查短文写作的能力,可写散文也可写诗,要符合题干要求.【解答】(1)此句出自当代诗人冯唐(原名张海鹏)的诗《春》.大致诗意为:春天刚涨起来的水,春天刚抽绿叶的树木,以及十里的春风,这一切都不如你(在我心中的位置).这句诗共有三小句,句式整齐,采用了排比的手法;描写主体春水、春林和春风同句末的“你”构成比较,表现了“你”在我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景的美好始终不及“你”的美好.(2)本题主观性较强,学生可随意选择自己心目中美好的形象进行描绘,可以是人、景或物,文字中要蕴含真挚的情感,突出这个“你”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注意题干中对句式的要求,用词要优美,富有文采.参考答案:(1)排比,列举春日最美好的事物,和“你”比较,烘托了“你”的至美.(2)心里,有一个关于江南的梦,梦里有远山如黛,小桥流水,还有你.你是三月的暖,总是明媚欢颜,你是四月的花香,总与清风缠绵,你眉眼间的舒展,带着春的气息,你轻盈的脚步,给我满心期许,我用一枝画笔,将春的姹紫嫣红写满,只为你我能在春天相遇.2.“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是一首在“中国?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诗名是“故乡”。
每个人心中都对诗中的“两个字”有着自己的理解。
请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你对故乡的情感,并围绕这个词语来描述你的故乡,不少于100 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字来分析作答,由题干可知,此题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答案可以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字来分析作答,不能架空分析.由故乡可联想到远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怀念、感恩、歉疚等思想感情.因此组织答案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任选一个词语,并适当的进行阐述自己的理由.答案:我回到了家乡,和我的姐妹们,带着各自的孩子到野外去,重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我们爬上山顶,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山连着山、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境.储存起来怀念、感恩或歉疚,作为游子必然对故乡是一种怀念,站立于故乡更多的则是感恩.3.微写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以“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征文比赛中,上海市600多所小学两万多名学生递交了参赛作文,“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笔下的“传家宝”。
“撒谎作文”又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纵观学生作文,写妈妈,无非是半夜送我上医院或者雨中送伞把肩膀淋湿了;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倒在讲台前;写挫折,就写父母遇上车祸,自己成了孤儿……矫揉造作的虚假文风正以其强大的势头遮掩了真情的天空。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2)试着归纳两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写出一种解决办法。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材料主要写出了现在的一些学生字作文过于矫情,缺乏正确的思维,表达标题可以拟写为“说谎作文,大行其道”.(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为什么要写撒谎作文呢?平时写假作文,高考当然也免不了.有故意作假的学生,也有被逼无奈的学生,非常在意老师喜欢什么主题、评阅人接受什么题材等.这好比削足适履,但削去的不是肢体,而是学生的个性思想与创新精神.(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具体把握解决的方法,一般从善于观察生活,吸取生活中的“养分”,注重表现自我,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答案:(1)说谎作文,大行其道;作文矫情,演示真情.(2)示例:A、一些教材、教辅资料充斥着类似范文;B、学生要用“主题正确”取悦评委;C、学生写作文不考虑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而是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扼杀个性思想,缺乏创新精神;(3)A、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写真心,变现个性个性,培养创新精神;B、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切切实实地感悟生活,才能走出“克隆”式作文的模子;C、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不能把一个模式强加给学生.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是个科技无所不在的世界。
学生遇到了作文软件,棋手遇到了对弈机器,医学遇到了克隆技术,太空遇到了载人飞船……科技令人惊叹,使人“任性”,也让人惶恐。
面对科技,人类会自信,会自大,也会自卑……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道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这段材料写出了科技与世界与生活的具体关系,科技会让人自信会让人自大,也会让人自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社会文明的进步,在进行具体表达的时候,要突出科技对于我们生活的具体作用.参考立意:1、科技与我们的关系;2、与科技相遇.【解答】与科技相遇“奶奶,奶奶,没有天空幕布的时候,天空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候啊,若是男孩们在池塘里捉鱼,天便是浓郁的湛蓝,加上阳光和欢笑声的催化,就愈发是浓醇的蓝;若是女孩们在榆荫下嬉戏,天便是透亮的淡蓝,像天幕里溶进了一杯牛奶,甜甜的…”我的手指悬在“确认”按钮上方,又回想起小时候与奶奶的对话.我从小就梦想成为城市天空编辑师,给奶奶做一片她小时候的天空,终于等到这一刻,“咔”,我按下按钮.素白的天幕倏地抹上了色彩,像一块深邃的蓝宝石融化在白绢上,大朵大朵淬着金边的云团嵌在其中.我正得意于这美轮美奂的天空,却听到奶奶说:“不够春雨的潮闷,不够夏天的燥热,没有秋天呼啸的风,没有冬天刺骨的冷,没有温度啊!”听到这里,我有些惊异:那样…还叫“美”吗?虽然不解,但还是咬咬牙,冒着被城市居民举报的风险,把温度调到32度.奶奶眯缝起双眼,把身子浸透在阳光中,缓缓开口:“当年孩子们就在这么大的日头下,在操场上跑步,一圈又一圈,那种不知疲倦的快乐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了.”她眼中闪烁着我从未见过的光芒.我从未想象过那样“温暖”的生活,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奶奶又道:“你这机器可真是高科技啊,能下一场大雨吗,越大越好!”我没有犹豫,操作起来,忘记了老师教的如何排布雨点距离的公式,取消了雨点躲避行人的模式,自由发挥起来.迅疾的雨点随即沉重地拍落下来.奶奶举起那个磨得褪色了的随身皮包,笑意悄悄从嘴角晕染开去.“你爷爷第一次给我过生日就是这么狼狈,我俩顶着这个包在雨中跑了足有一里地.哈哈,现如今,用你那个高科技一排布,雨就能躲着人下.淋不到雨,那真是没了温度啊!”“没有温度了…”我喃喃自语,停下了雨,删除了云朵,调淡了天空和阳光,任微风吹干衣衫,把奶奶的话吹进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