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
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
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
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
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
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城市)
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
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
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
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
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
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2.类型: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古代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3.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4.保护措施: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②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
化建筑物③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④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5.著名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古城
我国: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西递宏村、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布达拉宫等。
6.注意:①不能把所有旧的建筑物都看成是传统聚落。
②传统聚落多为文化遗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是文化遗产。
本节易错知识点: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别会越来越小,直至完全一致。
(X)
②在目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不少的文化遗产阻碍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应全部拆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