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劝学》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再)暴—曝(晒)⒉輮以为轮,輮—煣,(用火烘木使弯曲)⒊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⒋君子生非异也生—性(本性,资质,天赋,天性)二、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义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安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种事物上6、假舆马者假:古义:利用,借助今义:与“真”相对三、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作动,游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作状,每日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四、虚词(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1、而(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并列(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3、之(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4、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五、文言句式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后置5、善假于物也介宾后置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师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否,不然,不是这样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三、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以……为师7、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四、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3、道吾师道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五、虚词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1、于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代词,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们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他的,他(它)们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难道择师而教之代词,他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这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置3、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童子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作师说以贻之代词,指代李蟠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4、而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并列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5、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乎”是在的意思,后一个为“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语气助词,表感叹其皆出於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六、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4、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后置6、不拘于时被动句《赤壁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嘱,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乘着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环绕4举匏尊以相属尊—樽,酒杯一、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古: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顺流而东也东:名—动,向东行军2、下江陵下:名—动,攻下3、西望夏口西:名—状,向西4、舞幽壑之潜蛟舞:动—使动,使……舞5、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

使……哭泣6、正襟危坐正:形—动,整理7、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意动,以……为侣/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动,打鱼/砍柴9、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10、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动词,显露白色四、一词多义纵一苇之所如往1、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好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如泣如诉好像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属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固一世之雄也本来3、固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稳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行军4、东东望武昌名作状语向东望5、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五、虚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表转折倚歌而和之表修饰1、而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转折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表修饰月出于东山之上结构助词,的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2、之哀吾生之须臾结构助词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苟非吾之所有主谓间,无实义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主谓间,无实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寄蜉蝣与天地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4、乎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疑问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六、文言句式1、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僇—戮,遭到贬谪2、梦亦同趣:趣—趋, 往,赴二、古今异义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古:未曾今:未开始2、攒蹙累积累积:古:重叠到一起今:积累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古:这样以后今: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于是:古:从此时今:连词,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件事5、到则披草而坐披:古:拨,分开今:覆盖在肩背上三、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用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5、箕踞而遨名作状,像簸箕一样6、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7、外与天际名词用作动词,连接四、一词多义1、然岈然洼然……的样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三、虚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卧而梦连词,表承接1、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不知其所穷表转折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助词,的2、之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始指异之代词所见景色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自余为僇人成为3、为不与培塿为类成为故为之文以志写四、文言句式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六国论》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暴霜露暴—曝,曝露,冒着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厌—餍,满足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勿,不要二、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其实(古)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祖父(古)祖辈和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3、后秦击赵者再再(古)两次(今)表示又,又一次4、可谓智力智力(古)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故事(古)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6、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三、词类活用1、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以地事秦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4、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四、一词多义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1、兵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军事、战争2、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动词,丧失,丢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动词,灭亡3、暴暴霜露动词通曝,暴露,显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较秦之所得动词,得到,获得,4、得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得当,诚不得已动词,能,能够,5、或或曰……有人,有的人或未易量连词,也许,或许,6、事以地事秦动词,事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以荆卿为计动词,作为,7、为邯郸为郡动词,成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一个动词,治理,后一个介词,被8、犹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像良将犹在副词,还9、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10、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副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五、虚词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连词表转折二败而三胜连词,表并列1、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连词,表修饰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连词,表转折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连词,表转折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连词,表转折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连词,表承接破灭之道也结构助词,的2、之较秦之所得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结构助词,的侵之愈急代词,代六国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代土地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文所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