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

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


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经济 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铁路线 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 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 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 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 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 因素 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川西高原
四川盆地
2、简要说明四 川省不同地形区 内交通线路的布 局特点和形态特 征。
在东部四川盆地 ,铁路、公路、高速 公路数量多,彼此交 织成网。
东部四川路。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探究:山区公路形态和布局一般有何特征?为什么? 平原地区的呢?
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 42.5
沿途有雪山、冻土、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甘藏 2126 约638 穿越黄土高原、青藏高 20.6
铁路
亿
原,穿越一二阶梯,地
势起伏较大
滇藏 1960 约654 跨越横断山区等,其间 43
长期以来,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进藏铁路方 案进行了大量比选论证工作,经过综合比较,滇藏、 甘藏、川藏方案沿线地形陡峭,地质复杂,工程艰 巨,新建线路较长,投资大,建设工期长等缺点比 较明显。权衡利弊,建设选择青藏铁路方案比较有 利。青藏方案虽然有高原和多年冻土等技术难题, 但新建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地形起伏不大,没 有大型控制工程,投资较少,建设工期短,特别是 对高原和多年冻土问题,经过长期科研研究,已基 本找到了解决方法。
平原 山区
密度 大 小
走向
形态 应注意的问题
受地形限 制小,纵 横交错
网格状
尽量少占好地, 处理好与农田水 利设施的关系
多沿河谷分 布
“之”字形
避开陡坡,沿 等高线修建
探究:平原和山区修建公路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实践运用:
在右图中,从李庄到向阳庄,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
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
方案,为什么?
技术 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 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 安全的威胁。
蜀道难——唐代.李 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 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 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 攀援………
蜀道为什么难?
1、四川省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 地形各有什么特征?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建设,避开复杂地形,在 陡坡上修建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以减 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开凿 隧道避开断层,尽可能从背斜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重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 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大小和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 雨强度来设计。
最为合理的是C线方案
因为C线为沿着等高线 修建,坡度较小,地势 较为平坦,工程量较小 。而A和B沿线穿越较多 的等高线,地势起伏大 ,且工程量大。
综合运用
交通选线 之 进藏铁路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国家把进藏 铁路建设列入“十五”计划,有四条铁路 设计方案_青__藏_铁__路_______、_甘__藏__铁__路_______、 ___川__藏__铁__路____、____滇__藏__铁__路_____。
四个方案比较,为何选择青藏线方案?试利用所学 知识,结合地形加以分析。
青海 西藏
方案
青藏 铁路
川藏 铁路
进藏铁路路线方案
线路长度 投资额(按 (千米) 1995年预算)
沿线自然条件
1118 约200 亿
穿过藏北高原、地势较 高,但起伏不大,有冻 土
桥梁隧道 占线路总 长度比例
(%)
2.8
2015 约768 亿
摘自《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小组办公室》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特
No 小结: 点和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Image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 密度较大;山区多呈“之”字 形分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形对 对交通建设影响在不断缩小。
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平原
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农田 水利建设、城镇建设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