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如何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划分了六级水平学段。

所以,以整体水平学段来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任务。

在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时,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

所以,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在所谓的“教材”里,也可以在所谓的“教材”外,(有关体育书籍、网络、多媒体等)譬如,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球类项目,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健美操项目,新兴的体育项目等,也可以是军事、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根据学校特点开发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内容等等。

总的来说,选择的内容它应该是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并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依据水平学段的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将要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

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贯彻落实《标准》。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由于各学段学生年龄、生长发育期不同,故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

例如,初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里,应着重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的体育活动,让他们的身体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多种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育运动内容,让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进入高中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但持久性差。

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身体改善有帮助对健身有促进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的运动项目,既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相关运动的知识技能,又让学生了解懂得相关运动的比赛规则,能够观赏和欣赏比赛。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认真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外,还要考虑练习的次数和密度,合理的安排课的结构,运动负荷适中,心理指数科学合理。

为提高体能、增进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5)简单易行
选择的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简
化规则、降低难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运动项目。

还可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3、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应保证绝大多数时间用于体育活动。

风雨天气可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2)灵活性原则
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3)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个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能的发展和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搭配
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时,可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

水平一至水平三(小学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喜欢乐于上体育课,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安排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内容。

水平四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
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般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一般为18学时,根据课标精神,有些专项模块教学内容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一个单元,或高中学段除基本运动能力外,让学生选修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即可。

还可以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5、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根据需要,可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练习时,可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按不同水平分组。

分组可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采用什么样的分组形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小学(1—6年级)一般采用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到了初中(7—9年级),特别是高中可按年级男、女分班上课。

学习某些内容(如健美操等)也可考虑采取男、女合班上课的形式。

条件允许的话可考虑尝试弹性课堂。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上课的机械做法。

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
水平教学计划是学校在充分了解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所要做的一个总体的两年和三年的教学规划。

这个规划不是个体行为,应是学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集体研究制订的水平教学计划。

在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平教学计划应包含着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10—12年级两个和三个学年的教学计划,也就是说学生在两个和三个学年里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获得哪些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应该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课程方案。

2、水平教学计划,它不像传统的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学期来制订的,它只要从教学大纲里选取教材就可以制订学年、学期计划了,而《课程标准》是要根据五个学习领域中各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来进行分解与安排三年获两年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

它必须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呈递进的内容标准。

3、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对于具有递进意义的内容标准顺序不能颠倒;对于并行的内容标准可以灵活安排;对于跨领域相关的内容标准就应该出现于相同的时段内;对于阶段性的内容标准也应给于适当的考虑。

在认真研究了内容标准之间的关系后,可以着手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与安排。

这里提供一份水平四教学计划样例(表1-1)仅供参考。

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表1-1)
学校年月日
二、学年教学计划的制订
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首先要依据水平教学计划把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分解到小学两个学年和初、高中三个学年当中。

(表1-2)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学年教学计划(表1-2)
年月日
教师
学年教学计划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开学初都要围绕着学年教学计划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
在水平教学计划和学年教学计划中,很多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都是以单元教学来呈现的。

所以,单元教学计划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不怎么重视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和作用,偏重于课时教学计划,更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并不关注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目标的实现,因而单元教学计划是构成学年教学计划和水平教学计划的分子,由这些分子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

因此,可以说,单元教学计划是学年教学计划和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既然,单元教学计划是学年教学计划和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那么,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

表的上层
为从内容标准引出来的学习目标,下一层则为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反映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上下两层的关系说明:下层教学内容是受上层学习目标的制约,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必须达成上层四个领域的目标。

从(表1-3)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安排了6课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致使目标尚未达成,那么,课时数是可以调整的。

七年级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计划(表1-3)
教师年月日
另外,单元教学计划学年、水平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桥梁作用。

它一方面是学年、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编写的主要依据。

要实现单元学习目标需要几节课完成,可以有一定伸缩性。

既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差异。

总之,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事先确定,至于教学时数可从实际出发,灵活安排。

四、课时教学计划的制订
课时教学计划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教案,教案应该是在学年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而且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