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招聘感想

校园招聘感想

校园招聘感想校园招聘(Campus recruitment)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径。

狭义是指招聘组织(企业等)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

广义是指招聘组织(企业等)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

校园招聘包括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在享受者中选拔录用和校园招聘专业网站。

校招程序1、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学校。

如,各校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

校园招聘2、前期宣传(根据实际选择)如,参与、赞助学校活动等。

3、临近招聘的准备。

(a)确定具体学校。

(b)准备宣传材料(宣传海报、音像材料、宣传设备等)(c)确定具体招聘载体。

(d)成立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

4、进入学校或其它招聘地点。

5、接受报名和简历。

6、组织实施招聘考试(如果多个院校统一招聘考试、最好请专业考试服务机构实施)7、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实施面试。

8、根据面试结果进行录用,签协议。

关键问题如何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如何优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是用人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

风险警惕用人单位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以免选中后无法招收;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要签违约责任;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会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2突出特点编辑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学校园招聘行业分布图生们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尽管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其仍然具有很多就业优势,比如,富有热情;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少;对未来抱有憧憬;而且都是年轻人,没有家庭拖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白纸”一样的“职场新鲜人”,可塑性极强,更容易接受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文化。

正是毕业生身上的这些特质,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眼球,校园招聘成为企业重要的招聘渠道之一,相对于社会招聘来说,它具有如下鲜明特点:时间集中校园招聘的时间一般9月中旬就开始启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和次年的3-4月。

虽然国家对招聘毕业生的启动时间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属于硬性要求。

9月初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后,出于招揽优质人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都在越来越早地进入校园,通过校园宣讲会的形式提前介入到校园招聘活动中。

10月份则是目前校园招聘最繁忙的旺季,高潮会一直持续到11月底。

春节前后则迎来了校园招聘的淡季,节后3-4月份会再现一次小高潮,主要争夺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失利的一批毕业生。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9年下发有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

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很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的论文杀青与答辩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

为了避免撞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宣讲会”、“介绍会”等其他形式“潜入”学校,将其校园招聘活动尽早推广开来,抢得获取优秀人才的先机。

因为校园招聘的时间相对集中,而且也被往前一提再提,所以,用人单位必须拟定一个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免出现“临渴掘井”而丧失招聘良机,或“临终突变”而无法安排事先已经招到的毕业生。

一家跨国企业的深圳子公司新录用的30多名应届毕业生,就遭遇了在报到当天接到“解约通知书”,被当场炒掉的尴尬局面。

当时公司给出的理由就是“因近期战略性业务调整,原有的部分储备职位现已不复存在”。

尽管事后经过多方协调,雇佣双方已经和解,但企业形象已经受到极大的损害,被业内称作“伪招聘”。

范围广大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毕业生们一般都采取“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

企业也逐年扩大自己的招聘范围。

每逢进入金秋时节,学生们便开始奔波于各大公司宣讲会之间,行色匆匆,有些甚至不远千里跨省参加招聘会。

简历更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企业的招聘邮箱。

企业要想取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就必须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定位,有的放矢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锁定若干所学校和专业,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保证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象局限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他们缺乏工作经验,而企业又很难仅凭其专业方向和专业成绩就确定其是否具备某项职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其次,他们缺乏明确的职位定位和规划。

据调查,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

“象牙塔”里的单调生活很难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很多应聘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或者适合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第三,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校园招聘策略和笔试面试方法,也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校园招聘的受众广泛,一次成功的校园招聘活动意味着不仅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众多低年级学子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未来的人才争夺中打下基础。

相当一部分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都将其品牌的校园传播放在与校园招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策略与手段往往经过缜密整合,并制定有系统的校园传播与招聘计划。

企业品牌主要包括雇主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方面:校园招聘作为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相当于企业的一张名片,通过规范的招聘流程设计、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人性化关怀、企业高层的个人魅力、员工代表的责任心与活力等,能够让在校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人才理念、管理水平等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广泛吸引人才。

这相比较于大动干戈刻意的公关宣传来说,成本较低,而且给人的感觉更为亲切、自然。

有些公司更是在校园中展现其产品品牌,将应聘学生变成公司的消费者或客户。

比如雀巢公司在招聘会上会邀请到场的学生品尝自己品牌的咖啡。

学校举行了的招聘会,虽然说是专门给大四的毕业生准备的,但这一次我去了。

不过以往自己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看客,没什么感觉,这次带着思考去的,感悟较大,也度自己所见所闻做了分析。

写下一些心得。

我看着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仔细观察发现大多数公司企业都是招聘实习生,我觉得失望了,大学毕业只有实习的份啊。

当然也有招正式员工的。

看了那些招聘广告,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说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

趁我们还没离开学校,还有时间去准备一些该具备的证书、技巧、能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结合我的沟通交际课程学习,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招聘会的最大好处,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可以初步交流下,留下一定印象,可以说是“初试”,“初试”都不抓住,如何“复试”?参加招聘会,不能只是为了“投简历”。

在沟通方面,有些学长学姐一开口就问面试官一些工作岗位上的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自己首先暴漏了对面前这家单位的一无所知,这已经不大好了,还给人一种冒冒失失的感觉。

简历方面,有些学长学姐的内容上既准确又言简意赅地“推销自己”,排版就看得出做的很细心。

这样可以给人家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

简历内容,如同一个人的外相,如性别,身高等;简历排版,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是你自己缝纫的,但却是你形象的一部分;而面试中的交谈,就如一个人的内涵通过观察和总结,我觉得应该去收集下面试官最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如何回答,面试仅仅靠“即兴思考”“即兴回答”,吃亏是自然的。

前面两点都做不到,这点也就更难得了。

会前要明确自身条件,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

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能自卑。

事先打好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清晰表述,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明,使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

参加招聘时应着装得体,最好着正装,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说话时不卑不亢,表示出对招聘代表的尊重。

简单明了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对那项工作的兴趣,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其公司,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不要太着重提到薪金,因为这只是初次面试,如果用人单位满意,还会与你联系的。

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沟通交流时首先要充满自信,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条件和愿望。

敢于争取,不怕失败。

表示出你有在工作中学习及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在试用期间,发愤努力,创造出业绩来的信心。

结合我的课程我觉沟通交际在招聘会中非常重要。

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查找资料,归类总结如下:一、应善于运用礼貌语言二、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双方心心相印的导线。

三、记住自己谈话目的参加招聘,谈话的目的是推销自己并了解对方公司,应防止离开谈话目的东拉西扯。

四、要耐心地倾听谈话,并表示出兴趣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和感叹词。

诸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伸懒腰等厌烦的表示。

应善于体会对方的感受,知道对方对你的“推销”的感觉。

五、适当的换位思考六、如果我是招聘人员,我是什么七、应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性格,及时调整自己的说话技巧。

八、应善于观察对方的眼睛在非语言的交流行为中,眼睛起着重要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

高兴时,眼睛炯炯有神,悲伤时,目光呆滞;注意时,目不转睛;吃惊时,目瞪口呆;男女相爱,目送秋波;强人作恶,目露凶光。

人的面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只要您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眼睛便不会“笑起来”。

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很难做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会通过眼睛表露出来。

为此,谈话者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来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如果谈话对方用眼睛注视着你,一般地说是对你重视、关注的表示;如果看都不看你一服,则表示一种轻蔑;如果斜视,则表示一种不友好的感情;如果怒目而视则表示一种仇视心理;如果是说了谎话而心虚的入,则往往避开你的目光。

九、挑起对话要适当有些学长学姐一开口就问面试官一些工作岗位上的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自己首先暴漏了对面前这家单位的一无所知,这已经不大好了,还给人一种冒冒失失的感觉。

十、交谈注意事项不要使用易懂的词、已废弃的词句或专业词汇。

这些词汇不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只会使别人感到讨厌。

不要做些令人讨厌的举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