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质量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2014质量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1. 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 )和( 服务过程)。

2. 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型数值称为:(计量值 )。

3. 不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度量的,一般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的 正整数值称为:(计数值 )。

4. 描述直方图的特征数据有两个,一个是(平均值X )另一个是(标准偏差S )。

5. 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人、(材料 )、设备、(方法)、环境和检验等方面因素 的影响。

6. 我们将5M1E 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正常原因),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偶然性原因)。

7. 我们将5M1E 的大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系统性原因)。

8. 因果图大体上有三种类型,既(问题分解型)、(原因罗列型)和(工序分类 型)。

9. 当变量x 增大时,变量y 却有减小的趋势,说明两变量之间呈(强线性负相关)关系。

10. 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计算公式是:( )。

11.控制图采用3 b 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和(漏发警报 ) 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 P =( “冃% J "分二“佃)。

16. 当1.00<Cp <1.33时说明过程能力 (尚可)。

12. X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X +1113 As R)。

13. U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

14.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3点中有2点超过2线,被称为:(接近 )。

15.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11点中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被称为(偏差 )。

17.我们将5M1E的大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统原因)。

18.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19.可以用于获准认证的产品上的标记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20.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A )。

A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B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C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21.2000 年版IS09000 族标准中——IS09001 是:( A )。

A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B质量管理体系一指南C质量体系审核指南D质量管理体系一概念和术语22.2000 年版IS09000 族标准中——ISO19011 是:( C )。

A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B质量管理体系一指南C质量体系审核指南D质量管理体系一概念和术语23.障碍数是计数值,其分布常表现为(C )。

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24.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B )。

A偶然性原因、B系统性原因、C不可避免的原因25.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指(C )。

A产品质量没有波动B消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C消除了系统因素的影响26.操作者精心加工,一批产品的质量(B )。

A是可以做到完全一致的A 分层法B 控制图C 直方图因果图过程能力指数 C P =1. 04时,说明过程能力A 不足、B 尚可、C 充分过程能力指数 C P =0.83时,说明过程能力)°A 不足B 尚可C 充分某局邮件处理时长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30分钟, 标准偏差为10分钟,上级规定的赶发时限为60分钟。

则其工序能力指数为()°A 0.67C 1.33现有一组数据:61,37, 41, 33, 8, 36, 44 ,58 其中位数为(C )。

B 37C 39现有一组数据4, 7,9, 6, 2, 5, 8, 3 ,其中位数为( )°B 也是做不到完全一致的C 有时是可以做到完全一致的 分析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通常用 (27.28.29.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A 直方图B 控制图C 排列图D 散布图直方图的主要用途之一是A 掌握产品质量分布状态B 确保工序处于受控状态C 计算平均值 直方图出现双峰可能是因为)°A 读数误差B 分组过多C 两台设备加工的产品 双侧无余量的直方图其过程能力指数为A )° A 0.681.331.67对某工序进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其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为:20 ;标准偏差为:1。

已知样本量为:4 ,则本工序产品的平均数为( B )°B 20对某工序进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其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为:20 ;标准偏差为:1。

以知样本量为:4 ,则本工序的产品标准偏差为(B )°A 1/2由粗到细地追究最原始的质量因素的是 (A 5B 5.5C 639. 现有一组数据:4, 7, 6, 2, 5, 8,3其标准偏差为( A )。

A 2B 1.54C 3.0840. 在控制图上,连续6个点中有3个在2 o 和3 o 线之间此时应判断( B )。

A 生产过程正常B 生产过程异常C 无法做出判断41. 在PDCA 循环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工作 ,发生在(A )。

A . P 阶段B . D 阶段C . C 阶段D . A 阶段 42. A I 总为由于质量改善所得到的经营总收益,其计算公式为(C )。

A A I 总=E 总/A C 总B A I 总=A I 使+ A I 生C A I 总=A I 市+A I 使+ A I 生三、多项选择题43.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B D )。

A 建立质量责任制阶段B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 推行质量保证体系阶段D 质量检验阶段44.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它 管理的全面性:包括( AC )。

A 质量的含义是全面的B 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管理45.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它 管理的全面性:包括( BD)。

C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D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C 全员性的质量管理D 按既定质量标准进行控制A 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管理 C 按既定质量标准进行控制46.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 ( A 质量检验工作 C 质量责任制47. 服务的提供可涉及:(ABCDA 无形产品的交付B 为顾客创造氛围B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D 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BCD)。

B 质量信息工作 D 质量教育工作)°48.产品质量,即产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满足使用者一定的需求特性,包括(ABCD )°A 适用性 C 安全性 49.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包括员工所做的( ABC )工作的好坏。

A 技术B 组织C 服务D 维修C 检查表、D 控制图等工具。

ACD )。

B D 表示指导阶段 D A 表示处理阶段( BD )点的排列分布上有缺陷。

B 连续3点中有2点超过2 o 线 D 连续11点中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DE )。

A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水平愈高 ,则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愈长C 商品价格愈高,则需求量也愈低D 在一定的限度内,施肥量愈多,降雨量愈大,农作物产量愈高E 商品销售额愈高,流通费用率愈低四、判断题56. 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情报或概念)57. 适宜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现实质量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而有效的。

B 寿命 D 环境50. 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偶然因素的特点是A 经常存在、B 影响较大、51. x 单值控制图适用于 (ACD )。

A 数据不易获取时、C 工序中只能获得一个测定值 、52. 在PDCA 循环中的C 阶段,可采用((AD )。

C 各件相同、D 难以排除。

B 大批量快速生产的工序、 D 数据不需分组。

BCD )。

A 因果图、B 排列图、53. PDCA 循环的四个阶段中,(A P 表示计划阶段 CC 表示检查阶段54.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其中A 点子随机分布 C 连续5点上升55. 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AB (58.质量就是适用性(V )人们普遍把质量”理解为符合性”,即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或者说符合设计要求(v)质量特征值是以数值表示的数量化的质量特征(v)检查表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

(v)标准偏差表示数据与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 X )如果预先制定出标准就没有必要画直方图了(X )直方图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V )用以分析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叫因果图。

(V )产品技术标准,标志着产品质量特性应达到的要求。

(V )排列图主要是用来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的。

(X )分层法是用来加工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x )散布图是研究两个确定性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x ) 极差的分布是对称的。

(X )差5M1E 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误(X )占如果生产工序有变化,在控制图中必然表现为抽样打出界。

八(x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只能采用卩± *59.缺陷数控制图的样本量要求是固定的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X )75.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若点恰好落在控制界限上,则作界外处理。

(V)76.建立质量体系是从组织上保证企业长期地、稳定地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关键。

((V )77.当公差中心发生偏离时,需要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修正。

((V )五、计算题78.某服装厂缝制车间检查里一批服装,不合格项目为断线72件,棱角不好12件,做工不一致117件,线不直的23件,对称不够的8件,其他问题8件,根据数据作出排列图,项目频数(件) 频率(%) 累积频率(%) 做工不一致117 48.8 48.8断线72 30 78.8线不直23 9.6 88.3棱角不好12 5 93.3对称不够8 3.3 96.7其他8 3.3100合计240 100 100累积百分比(%)100%致不好不够0-80%为A类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79.某厂对一周内生产的小电珠进行不合格品统计,其中电流小1件,电流大2件,短路13件,断路22件,歪曲5件,其它3件,共计46件。

根据数据作出排列图,并进行累积百分比(%)80.某车间对10月份生产的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其中沾污105件,油漆20件,变形5件, 裂纹50件,电镀10件,其他10件。

根据数据作出排列图,并进行ABC分析。

项目频数(件)频率(%)累积频率(%)沾污105 52.5 52.5裂纹50 25 77.5油漆20 10 87.5项目频数(件)频率(%)累积频率(%)断路22 47.8 47.8短路13 28.3 76.1歪曲 5 10.9 87电流大 2 4.3 91.3电流小 1 2.1 93.4其它 3 6.5 100合计46100 100ABC分析。

相关主题